晚上基本上沒怎么睡覺,搶救了兩位心肌梗死患者,雖然都順利的開通了血管。但30多歲的年輕患者,一晚上病情波動,我們一直在床旁搶救,另一位70歲的患者做完手術后,心率、血壓都比較平穩(wěn),回到監(jiān)護室就睡著了。
那么為啥都是心肌梗死患者,年輕人反倒更重,年長者反倒相對要輕一點?
一、是堵塞的血管不同嗎?
有人肯定會說,心臟有3個大血管,大小不一樣,供血區(qū)域不一樣,堵塞不同血管,那么自然病情不一樣。
說的沒錯,心臟有3個大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相對來說前降支最大最重要,回旋支相對可能最小,如果是前降支堵塞,要不回旋支堵塞嚴重。所以我們也常常聽說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更危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危險程度相對稍低,就是因為前壁心肌梗死幾乎都是前降支閉塞,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大多數(shù)是右冠或旋支堵塞。
但是這兩位患者都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都是前降支堵塞。
二、是堵塞的部位不同嗎?
有人肯定說,就算都是前降支,一個在開口堵塞,一個在末端堵塞,那自然危險程度不一樣。
說的也沒錯,血管就像一顆大樹,大樹根壞了,大樹死亡的風險很高;如果是樹梢壞了,幾乎對大樹沒有影響。心臟血管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前降支開口閉塞,那么病情肯定要比前降支中段或末段閉塞危重的多。
但是這兩位患者都是前降支開口閉塞。
三、那么為什么兩個的結果不一樣呢?
1、年輕患者
患者譚某,34歲,平時沒有明顯的不舒服,昨晚吃完飯,突發(fā)后背疼痛,胸悶憋氣不舒服,因為年輕,自己根本也沒有想到是心臟病,于是就回屋休息去了。一個人翻來覆去不舒服,也沒睡著,就是不舒服,可是就是不愿去醫(yī)院看看,因為年輕,覺得抗一抗就好了。
快到凌晨12點了,譚先生,實在受不了,這才撥打120,這時候距離發(fā)病已經(jīng)快6個小時;120趕到后,測量血壓86/54mmHg,心率120次/分,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馬上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
一分鐘也沒耽誤,順利開通血管的時間,距離發(fā)病已經(jīng)7個小時,這就是以往的經(jīng)過。
2、年長患者
患者張某,71歲,平時就有高血壓、冠心病,凌晨3點,突然從睡夢中胸痛疼醒,伴大汗。第一時間就想到,壞了,心臟病發(fā)作了,含了幾粒藥不管事,馬上就撥打120。
120趕到后,測量血壓136/68mmHg,心率80次/分,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馬上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
一分鐘也沒耽誤,順利開通血管的時間,距離發(fā)病僅僅70分鐘小時,這就是以往的經(jīng)過。
3、區(qū)別在哪里?
同是一個大血管,同是一個部位,同樣都開通了血管,結果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時間就是生命!
年輕人7個小時才開通血管,而老人70分鐘就開通了血管,這就是差距。
當發(fā)生心肌梗死后,血管堵塞,心肌就會逐漸壞死,這時候不但會持續(xù)疼痛或胸悶憋氣等不舒服,還會隨時猝死。心肌因為缺血在不斷的壞死,只有盡快開通血管,才可能挽救更多的瀕臨死亡的心肌。
血管閉塞40分鐘后壞死面積約為缺血總面積的30%,閉塞3小時約為50%,閉塞6小時約為70%,正因為這位老人家的血管開通的早,所以心肌壞死的少,所以病情相對穩(wěn)定;也正因為這位年輕人,血管開通的晚,心肌壞死的多,所以病情危重。
所以,年輕并不是心肌梗死的擋箭牌,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不管您是30歲,還是70歲,當胸痛、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疼痛、后背疼痛等等持續(xù)20分鐘還不緩解,您又不能明確原因,一定第一時間就診,或撥打120!因為這時候心肌梗死可能已經(jīng)在敲門!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