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南威爾士大學發(fā)表于《Psychology of Music》的一項樂心理學進展表明,我們對音樂的情感反應受到刻板印象和以往經(jīng)驗的影響。
也就是說,你對音樂的情感反應,可能取決于音樂流派標簽(比如情歌小王子啦,搖滾啦,獨立民謠啦),而不一定是音樂本身的內(nèi)容。
比如:
.爵士、古典樂:渴望、驚奇、靈性;
.Pop和Rock:侵略、恐懼、憤怒、反抗;
.日語歌:平靜、安寧的情緒。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聆聽8種不同流派(包括重金屬、Koto、Hip Hop、Pop、桑巴等),并描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以及與音樂相關文化的聯(lián)系。
結果“有些參與者在還沒有聽到音樂的情況下,出于對某種特定音樂流派的固有印象,就決定了自己的情緒反應”,研究負責人Susino博士說。
比如在還沒播任何音樂的情況下,由一首“重金屬”音樂的歌詞所產(chǎn)生的情感反應,與將同一首歌詞描述為“日本gagagaku”時完全不同。
以及:
.研究中使用的日本音樂與更溫和的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即使傳達的信息并不溫柔;
.嘻哈或重金屬音樂與憤怒、恐懼和厭惡有關;
.當被貼上“流行音樂”的標簽時,參與者已經(jīng)認為它們具有負面價值。
這意味著,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受可能并不都與音樂本身有關,而是與我們認為它應該傳達的東西有關。
本文由網(wǎng)絡整理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