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吃高纖食物
多吃高纖食物可以保持腸道細菌健康,有利于降低膽固醇水平。
碳水化合物上可以改吃全谷物,如以糙米和紅米取代白飯,選擇全麥面包、原片燕麥等。
蔬菜類,如薯仔、番薯最好清潔后連皮吃保留營養(yǎng)價值!可以看看有什么蔬果要連皮吃!豆類和水果也是高纖選擇!
2.吃高飽和脂肪的食物
飽和脂肪容易增加熱量攝取和體內(nèi)脂肪量,增加肥胖風險,從而增加患上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飽和脂肪常見于:
芝士
乳酪
肥肉
豬油
椰子油
牛油
奶油
酸奶
糕點
餅干
可以選擇含健康的脂肪的食物,即高不飽和脂肪酸、少飽和脂肪的食物,這可以可以增飽足感,有助降膽固醇,有利心臟健康,包括:
高油脂魚類,三文魚、沙甸魚、鯖魚和鱒魚等每星期吃最少一次
以堅果當小食
種子
選用橄欖油、葵花子油、菜籽油、粟米油和合桃油等,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
奶制品:選低脂或脫脂、低糖
而肉類以火雞肉、雞肉以及瘦豬肉等少脂肪的為主,少吃紅肉或含較高飽和脂肪的肉類
3.少鹽
世界衛(wèi)生生組織(WHO)和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nóng)業(yè)組織(FAO)建議,健康成年人正常每日的鈉攝取量,不應多于2000毫克,大約是一茶匙的鹽。在飲食中減鹽,如減少外出用膳次數(shù)、把即食面調(diào)味料減半、用冬菇增加鮮味等,有助降低鈉攝取量。
4.攝取足夠維他命和礦物質(zhì)
攝取足夠的維他命和礦物質(zhì)有助維持人體健康,特別是某些有強勁的抗氧化作用,有助身體減少炎癥的出現(xiàn),預防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和心臟病。
每日吃最少5份蔬果,其中豆類也是蔬菜
多吃堅果和種子以增加維他命E的攝取量,它具有抗氧化功效,可以保持皮膚健康。
吃魚、奶制品和全麥食物攝取維他命B
吃高鉀食物:香蕉、薯仔、魚,可以把體內(nèi)多余的鈉排出,降血壓,但小心腎病者勿吃過量
吃高鎂食物:扁豆和全榖物,有助鈣的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吃奶制品和綠葉蔬菜,如菠菜和乳酪,有助補充鈣質(zhì),當然少不了每天要曬20分鐘太陽,使身體有足夠的維他命D,幫助吸收鈣
5.控制體重
減肥人士除了看BMI, 也要看看有沒有大肚腩。對于一般亞洲成年人,如果腰圍尺吋相等于或超出以下水平,便被界定為中央肥胖。
男性:90厘米
女性:80厘米
也要減少卡路里的攝入,男性成年人每天卡路里攝入量約為2000千卡,女性則在1500千卡左右。
除了飲食習慣,也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報告建議:
每天保持7至9小時睡眠
每周飲酒不要超過14個單位(1單位酒精等于10毫升純酒精,相當于半品脫(pint)一般強度的啤酒或一小杯約25毫升的烈酒)。不過即使不超過14個單位,也不應一次過喝,而是該分3次以上,分開均勻地喝。
每周運動至少2.5小時
妥善處理自己的緊張及壓力
不要吸煙
而孕婦需要特別留意飲食,若懷孕期間飲食習慣欠佳,有機會增加孩子日后肥胖或患心臟病的風險。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