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將堯君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漢武帝之后,儒家思想被視為正統(tǒng),在儒家思想中, “忠”字被列為第一位,《忠經(jīng)》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卑选爸摇闭f成是天下最高尚的道德。因此,每逢亂世,都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因為一個“忠”字,爆發(fā)出讓人驚人的能量,讓后世敬佩。如商朝末年的比干、兩宋年間的岳飛、靖難之役時的方孝孺等。筆者今天要介紹一位隋朝末年的忠臣,此人名叫堯君素,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
一、兩將守河?xùn)|,君降吾不降!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擔(dān)任太原留守,當(dāng)時天下大亂,李密、竇建德、劉武周等農(nóng)民起義軍逐漸壯大,隋朝國力衰亡。在李世民的勸說下,李淵從太原起兵,開始反隋。
隋朝的都城在洛陽,當(dāng)時李密等義軍的目標(biāo)都是攻占洛陽,李淵為了避開隋軍主力,反其道而行之,決定率先攻占長安。李淵從太原攻向長安,一路上攻城略地,還算順利,唯獨有兩個人給李淵制造了麻煩,這兩個人分別是屈突通和堯君素。
堯君素和屈突通都是當(dāng)世虎將,二人合力守河?xùn)|,成掎角之勢,以抵御李淵的兵馬。李淵派劉文靜和屈突通對峙,不料被屈突通偷襲,關(guān)鍵時刻,唐朝開國大將段志玄帶領(lǐng)20多名騎兵連續(xù)三次沖殺屈突通的陣營,屈突通因此大敗而逃?!缎绿茣ざ沃拘鳌酚涊d:
劉文靜拒屈突通于潼關(guān),文靜為通將桑顯和所襲,軍營已潰,志玄率二十騎赴擊,殺數(shù)十人而還……大軍因此復(fù)振,擊,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屈突通最終投奔了唐朝,成為唐朝的開國名將,并且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二,可見其實力不容小覷。但在河?xùn)|之戰(zhàn)中,屈突通逃跑之后,并未立即投奔唐朝,而是跑到了他的戰(zhàn)友堯君素那去了?!端鍟吩唬?/p>
及通軍敗,至城下呼之。君素見通,歔欷流涕,悲不自勝。
屈突通被李淵打敗,跑到了堯君素那,他不是去求援的,而是去潑冷水的。屈突通說:“李淵的義軍太厲害了,周邊的郡縣紛紛響應(yīng),我已經(jīng)盡力了(對得起隋朝了),你不如早點投降,還能賺點富貴?!眻蚓匾宦牐⒓创笈?,懟道:“你騎的馬、你用的劍都是朝廷(隋朝)給的,你有何顏面這么勸我,你說你已經(jīng)盡力了?你還有力氣來到我這,就說明你根本沒盡力!”
于是,兩人分道揚鑣,屈突通投降李淵,堯君素死戰(zhàn)到底。
二、抵抗唐軍,木鵝求援洛陽城
堯君素是何許人也,面對李淵大兵壓境,為何如此硬氣?史載,堯君素,湯陰人(岳飛的老鄉(xiāng))。隋煬帝楊廣還是皇子的時候,堯君素就是楊廣的近侍,是隋煬帝的潛邸舊臣。隋煬帝登基后,堯君素得到了升遷,升任鷹擊郎將。
隋朝末年,各大將領(lǐng)麾下的將士都有逃跑的,唯獨堯君素的部下沒有沒有一個敢逃跑??梢姡瑘蚓剀娂o(jì)嚴(yán)明,擅長治兵。正是因為如此,堯君素才能率軍死守,和李淵對峙。
李淵從太原一路殺到河?xùn)|,從沒有吃過這么大苦頭,但面對堯君素,李淵除了圍城,沒有半點辦法。為了防止堯君素向外部求援,李淵命人將出城的道路全部堵死,堯君素的求救信送不出去,只能坐等斷糧。
緊急關(guān)頭,堯君素想了一個辦法,他用木頭在城內(nèi)造了一只木鵝,在鵝的脖頸里藏了一封求救信,把自己所面臨的情形詳細(xì)說明后,把木鵝放到黃河里,讓木鵝順著黃河?xùn)|下。
時圍甚急,行李斷絕,君素乃為木鵝,置表于頸,具論事勢,浮之黃河,沿流而下。河陽守者得之,達(dá)于東都。(《隋書》)
沒想到,堯君素用一只木鵝真的將情報送到洛陽,木鵝飄出城的時候,李淵壓根沒有注意,后來隋朝河陽的守將截獲了這只木鵝,看到求救信后,立即交給了越王楊桐。當(dāng)時隋煬帝楊廣遠(yuǎn)在江都,洛陽城內(nèi)由楊桐做主,楊桐是楊廣的孫子。因此,堯君素用木鵝成功的把信送到。
三、射殺妻子,眾人皆叛我獨忠
堯君素的求救信雖然被送到了洛陽,但他等來的卻不是援軍,而是勸降者。原來,越王楊桐得到堯君素的信之后,立即派遣龐玉、皇甫無逸兩人前去慰問堯君素,沒想到這兩人被李淵截獲,半途投降了李淵。所以,堯君素苦苦等待一個多月,等來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
李淵為了勸降堯君素,給了他優(yōu)厚的條件,包括免除堯君素之前的反抗之罪,甚至承諾給堯君素加官進爵,但是堯君素選擇繼續(xù)忠于隋朝,以必死之心,和城池共亡。
由于被李淵層層包圍,堯君素一方面要求將士們死守城門,修補城墻,另一方面要求大家省吃儉用,節(jié)省口糧。隨著城內(nèi)的糧食逐漸減少,將士們逐漸出現(xiàn)恐慌。此時,李淵又派人前來勸降,來人說的情真意切,很多將士紛紛心動。
堯君素的妻子當(dāng)時正在城下,也勸堯君素投降李淵,以保全百姓和將士,妻子說:“大隋已經(jīng)風(fēng)雨飄搖,我們?nèi)绱藞允?,又有何意義?”
堯君素聽完,搖了搖頭,對妻子說:“天下的事情,什么時候輪到女人來操心了。”說吧,竟然拿起腰間的弓箭,滿弓如月,對著妻子放了一箭,妻子立即斃命。《隋書·誠節(jié)》記載:
其妻又至城下謂之曰:“隋室已亡,天命有屬,君何自苦,身取禍敗。”君素曰:“天下事非婦人所知。”引弓射之,應(yīng)弦而倒。
堯君素為何要親手殺掉自己的妻子呢?很多人都認(rèn)為,堯君素是一個治軍極其嚴(yán)厲的名將,他的妻子動搖軍心,犯了他的大忌,因此他親手射殺妻子。
對此,筆者有不同的看法,堯君素之所以殺妻,是因為他知道城破之日不遠(yuǎn),他打算以死殉國,為免妻子受辱,于是親手殺死了愛妻,這和當(dāng)年崇禎帝自縊前屠殺后妃公主的做法類似。《隋書》也說:
君素亦知事必不濟,然要在守死不易……天命有歸,吾當(dāng)斷頭以付諸君也。
堯君素守河?xùn)|,是抱著必死之決心,這樣的敵人,確實讓李淵很棘手,一個多月后,和河?xùn)|城內(nèi)徹底斷糧,百姓餓死者眾多,有的百姓甚至易子而食,多日的饑餓讓堯君素麾下的將士逐漸失去了本有的忠貞,最終,有將士選擇叛變,殺死堯君素,投降李淵。忠臣堯君素,就這樣淹沒在隋末的亂世里,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未能阻擋李淵西進的步伐。
四、廿十年后,唐太宗為其正名
李淵起兵時,李世民是李淵的主要戰(zhàn)力之,堯君素在河?xùn)|的表現(xiàn),李世民全部看在眼里。貞觀十二年,李世民路過河?xùn)|舊地,想起了昔日的對手堯君素,李世民突然下詔:
“隋故鷹擊郎將堯君素,雖桀犬吠堯,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風(fēng)勁草,實表歲寒之心;可贈蒲州刺史,仍訪其子孫以聞。”(《資治通鑒》)
李世民的意思是說,堯君素當(dāng)年為隋朝效力,其他將領(lǐng)當(dāng)時紛紛倒戈,唯有堯君素堅決死戰(zhàn),在隋朝國破之時,堯君素仍然選擇做一個忠臣,實在難得。追封堯君素為蒲州刺史,尋找他的子孫下落。
忠,天下之至德也。隋朝末年,連李淵都選擇反叛,堯君素身為一名隋朝守將,被李淵逼入絕境仍然沒有忘記自己是隋朝的臣子,生為隋臣、死為隋鬼,毫無疑問,堯君素是一名忠臣。筆者認(rèn)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堯君素是位英雄。
很多人討論忠臣,都逃不出一個思維定式,那就是這個人到底忠于誰?當(dāng)時的帝王值不值得他去效忠。唐朝取代了隋朝,隋煬帝楊廣被后世描述為昏庸之君,而唐高祖李淵則是巍巍唐朝的創(chuàng)始人,因此,從歷史角度來說,楊廣明顯是一個不值得效忠的人,而李淵則是天下才俊的最佳棲息地。但筆者認(rèn)為,所謂的忠臣,忠于的是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恪守,而不是忠于君王,所以,堯君素是一位值得后世稱贊的忠臣。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