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砘圪t皇貴妃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接著往下看吧。
在乾隆年間,一位奇人寫了一部奇書,名曰《石頭記》,這本書可謂包羅萬象,其中人物之多、涉及社會萬象之復雜、小說構造之精妙、人物塑造之成功,皆可以說是名著中之上品,是名著中的名著,因為作者曹公雪芹的身份,很多人難免將書中事和曹雪芹的個人經(jīng)歷串聯(lián)起來,這原本也是一種不錯的探究方法,比如賈家和曹家,元妃和平郡王福晉,等等,似乎都有著相似之處。
近些年來,不少《石頭記》的愛好者大開腦洞,將《石頭記》中的很多細節(jié)與皇家聯(lián)系了起來,比如有人認為秦可卿是皇族,照應到現(xiàn)實,她有可能是廢太子胤礽的女兒,有人說賈元春的原型是乾隆帝的純惠皇貴妃蘇氏,而筆者在各個平臺似乎都能發(fā)現(xiàn)一個流傳較廣的說法,那就是薛寶釵的原型是乾隆帝的慧賢皇貴妃高氏。那么此說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慧賢皇貴妃怎么就和薛寶釵扯上關系了呢?
從包衣到貴妃,深受皇恩的寵妃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大學士高斌女?!肚迨犯搴箦鷤鳌?/p>
慧賢皇貴妃姓高,嘉慶二十三年嘉慶帝加恩皇貴妃母家,故將高氏改為高佳氏。不少人都覺得高家的崛起正是因為高氏的得寵,其實不然,至少在前期,正是因為高氏的父親高斌的出色,才讓女兒有了地位的提升。
高斌父祖皆是朝中的中層官員,到了高斌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雍正帝即位后對他十分重用,雍正帝在位十三年間,高斌數(shù)次升遷,到了雍正十二年,他已經(jīng)是身兼數(shù)職的江南河道總督,所以在這一年,雍正帝親自下旨將寶親王使女(格格)高氏拔擢為寶親王側(cè)福晉,地位僅次于嫡福晉沙濟富察氏,后與新入王府的側(cè)福晉那拉氏并列,超越了生育寶親王長子永璜的格格噶哈里富察氏。
轉(zhuǎn)過年來,雍正帝駕崩,寶親王弘歷依照立儲密旨登基即位,九月二十四日,基本確立了后宮的名位,待到雍正帝喪期滿后正式冊封,高氏被封為貴妃(《清高宗實錄》寫為庶妃),并將高家全家抬入了滿洲鑲黃旗,同為側(cè)福晉的那拉氏亦封為庶妃,筆者曾經(jīng)長期以為那拉氏是與嫡福晉富察氏同時入府為側(cè)福晉,其實高氏入府比那拉氏要早,只不過一開始只是格格,雍正十二年春,高氏被封為側(cè)福晉,數(shù)月后,那拉氏以側(cè)福晉身份入府,按資歷來說,高氏是要優(yōu)于那拉氏的,所以她被冊為貴妃,而那拉氏只是妃。
乾隆二年末,乾隆帝后妃正式行冊封禮,高氏為貴妃,關于高氏是否有封號這回事史書記載比較明確,高氏確實沒有封號,不僅是高氏,清朝在高氏之前的貴妃,除弘歷生母熹貴妃外都沒有封號。
從前皇考時冊封敦肅皇貴妃為貴妃,公主、王妃、命婦等俱曾行禮。乾隆二年冊封慧賢皇貴妃為貴妃,亦照例行禮。至乾隆十年今皇貴妃及純貴妃晉封貴妃時,則未經(jīng)行禮。朕意初封即系貴妃者,公主、王妃、命婦自應加敬行禮。若由妃晉封者,儀節(jié)較當略減,此一定之差等。—《清高宗實錄》
高貴妃的冊封禮十分隆重,乾隆帝命諸王福晉和三品以上命婦向高氏行禮,這是一種很高的禮遇,是當年雍正帝冊封寵妃年氏為貴妃時所創(chuàng)立,后來乾隆帝晉封嫻妃、純妃、嘉妃、令妃、慶妃為貴妃時又以“初封貴妃更為尊貴”為理由削減了這一禮節(jié),足見高貴妃在乾隆帝心中的分量。
自此至乾隆十年,高貴妃一直都是后宮的二號人物,根據(jù)乾隆帝的諭旨等文獻來看,高貴妃還肩負著輔佐皇后治理后宮之責,不管是名分還是實際,她都僅次于皇后富察氏。在朝堂之上,其父高斌也是扶搖直上,任職直隸總督,并且監(jiān)管北河河道重任。
或許正因如此,倒讓人有些懷疑,到底乾隆帝對高貴妃是真的十分寵愛,還是因為高斌得力呢?其實,后宮和前朝息息相關,筆者私以為,高斌和高貴妃是相互扶持,乾隆帝對高貴妃自然有寵,這份寵愛自然能護佑高家,而高斌的得力也使得高貴妃在后宮之中地位更為穩(wěn)固。十年時間,后宮不斷有子嗣出生,新寵更是輩出,但乾隆帝再沒有冊封新的貴妃。
貴妃到皇貴妃,讓皇后都羨慕的謚號
乾隆十年正月元旦,時值乾隆帝登基年滿十年,又是新歲,本是大喜,可高貴妃卻在此時病倒了,病了二十多天,貴妃病勢越來越重,到了正月二十三,貴妃已然病危,乾隆帝下旨晉封貴妃為皇貴妃,來為她沖喜,可是這種沖喜無非是個心理作用,當年康熙帝封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不也沒有救回她的命。
皇貴妃高氏薨。諭曰:皇貴妃高氏著加封慧賢皇貴妃?!肚甯咦趯嶄洝?/p>
僅僅兩天后,高氏就薨逝了,乾隆帝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悲痛,追封為慧賢皇貴妃,慧的滿語意為“有悟性”“靈慧”,漢語中的意思為“聰明”“智慧”,而賢的滿語意為“有德才的”,漢語意為“有道德的,有才能的”,這兩個字是乾隆帝對高氏的蓋棺定論,也足見在乾隆帝的心中,高氏一個聰慧有德之人。
初,皇貴妃高佳氏薨,上謚以慧賢,后在側(cè),曰:“吾他日期以‘孝賢’,可乎?”至是,上遂用為謚?!肚迨犯搴箦鷤鳌?/p>
這個謚號絕非平平,當時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對謚號中的“賢”字十分羨慕,故而對乾隆帝說期盼自己來日也可以享受“賢”為自己的謚號,乾隆帝答應了此事,后來,富察氏崩逝,乾隆帝果然踐行了自己的諾言,追謚富察氏為“孝賢皇后”。堂堂皇后竟然羨慕妃嬪的謚號,不惜放掉矜持,直接向丈夫請求,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獨一份的。
不僅如此,慧賢皇貴妃的喪儀也是極為隆重,雖然比不上雍正帝為敦肅皇貴妃操辦的盛大喪儀,但相比后來淑嘉皇貴妃和純惠皇貴妃薨逝,高氏的喪儀仍然彰顯了乾隆帝對她的格外寵愛。眾所周知,乾隆帝愛寫詩,對于這位愛妃,他自然也沒有憐惜自己的筆墨,乾隆帝多次在詩中傾訴對愛妃的衷腸,對愛妃薨逝表達惋惜之情。并且,乾隆帝格外加恩高氏族人,其父高斌在女兒去世一個多月后加太子太保銜,五月又任吏部尚書,年末又加封協(xié)辦大學士,高氏族人在乾隆一朝也多得重用,足見乾隆帝愛屋及烏。
她與薛寶釵到底有何糾葛?
不知從何時起有了一個傳言,說曹公雪芹著作《紅樓夢》中的薛寶釵的原型正是慧賢皇貴妃,筆者初聞便覺得十分詫異,筆者是《紅樓夢》的一個入門級愛好者,對賈府是映照紫禁城這一說法不敢妄加評斷,但對高氏和薛寶釵的糾葛卻有一些不敢茍同之處。
認為薛寶釵的原型是慧賢皇貴妃的言論的主要證據(jù)有兩個,其一就是薛寶釵住梨香院,這梨香院是影射承乾宮,因為承乾宮中確實種有梨花,而慧賢皇貴妃正是乾隆初年承乾宮的主位。
乾隆元年二月十五日,禁止屠宰,皇太后,承乾宮、鐘粹宮貴妃等位,俱各止葷添素。—《節(jié)次照常膳底檔》
根據(jù)清宮檔案,明確指出在乾隆初年,貴妃是居住在鐘粹宮中,這種記載都嚴格按照身份等級排列,如此說來承乾宮此時居住的是一位比貴妃身份還要高貴的人,按理來說應該就是皇后富察氏,聯(lián)系在乾隆元年,高氏和那拉氏其實并沒有正式被冊封,二人在冊封詔書上都是“庶妃”,后庭也有可能把那拉氏列于高氏之前,故而承乾宮居住的也有可能是那拉氏。
在另一份記載中說乾隆九年十二月,嫻妃自承乾宮遷居翊坤宮,而《雍和宮滿文檔案譯編》又記載在十二月十八,承乾宮舒嬪隨同壽康宮皇太后、西暖殿皇后等位前往雍和宮,宮廷為承乾宮的首領太監(jiān)準備鞍馬兩匹??梢妺瑰w居后舒嬪搬進了承乾宮,并沒有證據(jù)證明高貴妃曾住在承乾宮。
關于高貴妃是薛寶釵原型的第二個所謂證據(jù)就是薛寶釵所言的“雙雙燕子語梁間”出自乾隆帝御制詩《慧賢皇貴妃挽詩疊舊作春懷詩韻》里的“雙雙梁上燕,隊隊灘頭雁”,其實不然,古人借古之句不勝枚舉,在宋代詩人劉季孫《題屏》詩中有“呢喃燕子語梁間”一句,此句看起來才是薛寶釵所引之句。乾隆帝之詩作于乾隆十年慧賢皇貴妃薨逝后,但收錄乾隆帝初年御制詩的《御制詩初集》在乾隆十四年方才輯錄完成,外人方才能看到。曹雪芹雖然朋友中有不少親貴子弟,不過是否擁有乾隆帝此集需要畫上一個問號,況且,即使曹公的朋友那里有此集,曹公會否將4000余首水平不高的詩作看下去也是存疑。
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可知,脂硯齋是在甲戌年(乾隆十九年)重評此書,至少說明此書最晚在此時已經(jīng)完成,書中又說曹公是在《風月寶鑒》的基礎上歷時十年,增刪五次而成,也就是說至少在十年前,也就是乾隆九年,《紅樓夢》的初稿《風月寶鑒》就已經(jīng)完成,因為這已經(jīng)是脂硯齋第二次評此書,這個時間可能還要更前,而薛寶釵和梨香院早在第四回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那時候高貴妃都還沒死,更不可能看到這首挽詩,可見此論之荒謬。
總結
慧賢皇貴妃的一生不算長久,三十余年的歲月而已,她不像孝賢皇后那樣名垂青史,也不像繼后那拉氏那樣敢于反抗那個時代最不能違抗的天子之威,也不像令妃那樣傳奇,她就是她,她短暫的一生里書寫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這幅《慧賢皇貴妃朝服像》中仿佛也能從她溫婉的目光中看出她對生活的平和態(tài)度,或許這對她來說已足矣?;蛟S她也沒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就被編排成了一本小說女主的原型,她自然是無能為力,但作為今人,我們可以去偽存真。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