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_日本另类亚洲色区_欧美污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日本αⅴ在线视屏

<center id="lrvfs"><th id="lrvfs"><noscript id="lrvfs"></noscript></th></center>

    <div id="lrvfs"><small id="lrvfs"></small></div>
    <menu id="lrvfs"></menu>
  1. 正在加載中...

    首頁 世界史 二戰(zhàn)時期的犀牛殲擊車有多厲害?犀牛坦克殲擊車是怎么誕生的?

    二戰(zhàn)時期的犀牛殲擊車有多厲害?犀牛坦克殲擊車是怎么誕生的?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的二戰(zhàn)時期的犀牛殲擊車有多厲害?

    前期知秀網(wǎng)小編有對二戰(zhàn)時期德軍的“埃米爾”和“大麥克斯”這兩款重型坦克殲擊車做過詳細的介紹,相信不少朋友們都有所了解了。那么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再來給大家介紹介紹“敞篷殲擊車”犀牛坦克殲擊車。廢話不多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皮薄餡大的犀牛殲擊車吧。

    “犀牛”誕生的背景

    穿甲哥前兩篇文章介紹的“埃米爾”和“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原本都是針對法軍馬奇諾防線設(shè)計的長距離攻堅用自行火炮,在法國投降后才改行做坦克殲擊車的。但本文的主角——“犀?!碧箍藲灀糗?,在設(shè)計之初就是一款原汁原味如假包換的坦克殲擊車。

    蘇軍二戰(zhàn)早期裝備的KV-1重型坦克,1941的德軍幾乎沒有辦法從遠距離上有效地將其擊毀

    ↑在1940-1941年間,德軍裝甲部隊在戰(zhàn)略上可謂是所向披靡,但在戰(zhàn)術(shù)上卻沒少遇到硬骨頭。在1940年,當(dāng)?shù)萝娫庥龇ㄜ姷南臓?B1重型坦克以及英軍的“馬蒂爾達”步兵坦克時,德軍早期型三號坦克的短管50mm炮完全無法從正面將其擊穿;在1941年,當(dāng)?shù)萝娫庥鎏K聯(lián)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時,早期型四號坦克裝備的24倍徑75mm火炮也只能給它們撓癢癢。

    牽引式的88mm高射炮很大很重,且需要很長時間進行設(shè)計準備,非常不適用于機動作戰(zhàn),尤其是機動進攻作戰(zhàn)

    ↑有讀者朋友可能會問了,德軍不是有屠坦神器88mm高射炮嗎?不好意思,88mm高射炮一般是作為師屬支援武器配發(fā)的,基層裝甲部隊若是在作戰(zhàn)中遭遇敵軍重型坦克基本上是指望不上88炮的支援的

    更不要說,牽引式的88mm高射炮很大很重,進入射擊陣地后至少需要數(shù)分鐘時間展開,并且?guī)缀鯖]有防護。將笨重遲緩的牽引式88mm高炮應(yīng)用于瞬息萬變的機動進攻作戰(zhàn),也并不會有多高的作戰(zhàn)效能。這也就意味,著即便到1942年初德軍的一線裝甲部隊都缺乏一種能夠伴隨坦克部隊前進的重型反坦克火力。

    Pak40型75mm反坦克炮戰(zhàn)斗全重達1.4噸,在無車輛牽引的情況下需要超過15人合力推拉才能轉(zhuǎn)移陣地。

    ↑在1942年,德軍前線步兵部隊開始裝備Pak40反坦克炮,它能夠在500-1000m有效地擊毀T-34甚至是KV-1重型坦克。但Pak40也面臨著和88mm高射炮一樣的問題——設(shè)計準備以及轉(zhuǎn)移陣地都需要車輛牽引,且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這使得Pak40和88mm高射炮一樣只適用于相對簡單的防御作戰(zhàn),依舊不能伴隨坦克部隊遂行機動作戰(zhàn)。

    ↑如獵豹這樣的重裝甲坦克殲擊車固然好,但無論是研發(fā)還是生產(chǎn)都費時費力。

    ↑如果將這些重型反坦克炮搬上裝甲底盤,就能解決反坦克炮機動能力不足的問題,從而使反坦克炮的作戰(zhàn)效能獲得長足的提升。但針對這些火炮重新設(shè)計一種全新的裝甲車輛,無論從時間上亦或是成本上都是當(dāng)時的德軍最高指揮部難以接受的。

    因此,一個多快好省的辦法便是將重型反坦克炮拆除炮架,直接搬上現(xiàn)有的坦克或是裝甲車底盤,輔以最簡單、防護性能也最差的半敞開式戰(zhàn)斗室,便能打造一款重火力、高機動的自行反坦克炮。本文的主角“犀?!碧箍藲灀糗嚲褪且粋€這樣的產(chǎn)物。

    PaK43型88mm反坦克炮,“犀?!薄ⅰ矮C豹”、“斐迪南”坦克殲擊車以及“虎王”重型坦克都采用其作為主炮。

    ↑1943年,基于FlaK41型88mm高射炮研發(fā)的PaK 43型71倍徑88mm反坦克炮面世,這款大威力反坦克炮能夠從1000m距離上有效擊毀即便是1944年才開始大量服役的蘇軍IS-2型重型坦克。同年,這款反坦克炮的自行化版本也進入德軍服役,這便是8.8 cm PaK 43/1 auf Fgst.Pz.Kpfw III und IV (Sf) Sd.Kfz. 164 “犀?!?Nashorn)坦克殲擊車。

    注:“犀?!碧箍藲灀糗嚨娜Q8.8 cm PaK 43/1 auf Fgst.Pz.Kpfw III und IV (Sf) Sd.Kfz. 164,意為“基于三/四號坦克底盤的8.8cm口徑PaK 43/1型自行火炮 第164型裝甲車輛”,沿用了德國人一貫的又長又直白的武器命名方式。

    一.“犀牛”的誕生

    早在1942年6月,希特勒本人就要求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公司基于FlaK 41型88mm高射炮研發(fā)一種反坦克炮并盡快推出其自行化版本,要求在1943年中旬至少要達到300-500門火炮的產(chǎn)量。這便是Pak 43型88mm反坦克炮以及“犀牛”坦克殲擊車。

    第一輛“犀?!痹蛙?,用不具備彈道防護能力的軟鋼打造

    ↑其實“犀?!痹緫?yīng)當(dāng)是一款全新設(shè)計的自行反坦克炮。但克虜伯和萊茵金屬公司都很快發(fā)現(xiàn),若要這款基于Pak43研發(fā)的坦克殲擊車盡快走上前線并形成戰(zhàn)斗力,應(yīng)當(dāng)盡可能地利用德軍現(xiàn)有的裝甲底盤及其零部件。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新坦克殲擊車盡快服役,更能讓其與德軍裝甲部隊現(xiàn)有的維修、后勤體系相兼容。

    1942年10月,兩輛基于三號和四號坦克底盤的自行火炮原型車被制造出來,其中一輛為搭載PaK43型88mm反坦克炮的“犀?!碧箍藲灀糗囋蛙嚕硪惠v則為搭載s.F.H 43型150mm榴彈炮的“野蜂”自行火炮原型車。同月,希特勒視察了這兩輛原型車并頗感滿意,向克虜伯和萊茵金屬下達了共200輛(每個型號各100輛)的生產(chǎn)訂單。

    外傳:“犀?!钡拿?/p>

    “犀?!痹诜圻^程中曾多次改名。在1943年1月后,其被稱為Sfl. auf PzKpfw. III/IV Fahrgestell Hornisse mitt 8.8 cm PaK 43(基于三號/四號坦克底盤的8.8cm PaK43自行火炮“野蜂”);在1943年8月,“犀?!庇直桓拿麨镻anzerjager III/IV “Hornisse” für 8.8 cm PaK 43/1 (Sd.Kfz.164)(意為“裝備8.8cm PaK 43/1火炮的三/四號坦克殲擊車‘野蜂’”);在1943年末,元首終于親自為這款坦克殲擊車命名為8.8 cm PaK 43/1 auf Fgst.Pz.Kpfw III und IV (Sf) Sd.Kfz. 164 “犀?!薄!跋!敝?,主要是為了與采用相同底盤的“野蜂”自行火炮相區(qū)分。

    為了行文簡潔,下文穿甲哥還是一律以“犀牛”稱呼。

    二.“犀牛”的設(shè)計及其性能

    這一部分,穿甲哥將從車體、機動、火力三部分介紹“犀?!碧箍藲灀糗嚨脑O(shè)計及其性能。

    1.“犀牛”的車體

    第525坦克殲擊營的一輛“犀?!?,攝于1944年的意大利

    ↑乍一看“犀?!辈捎玫木褪撬奶柼箍说能圀w,實則不然,“犀?!笔遣捎玫娜枴⑺奶柼箍说妆P的混合體?!跋!眰鲃酉到y(tǒng)的大部分零件都取自三號坦克,其中包括前誘導(dǎo)輪、變速箱以及轉(zhuǎn)向單元;“犀牛”的履帶和八對小直徑負重輪、從動輪、三對托帶輪以及懸掛系統(tǒng)則全部來自四號坦克。“犀牛”的車體本身則是三號和四號坦克的混合體,長度比四號坦克略長,寬度則與三號坦克相當(dāng)。

    一輛在東線作戰(zhàn)的“犀?!?,攝于1944年秋

    ↑至于說“犀牛”的防護,防護是不可能有防護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有的。犀牛渾身上下都只有10-30mm的裝甲板,戰(zhàn)斗室更是采用了頂部敞開的設(shè)計。毫不夸張地說,連蘇軍步兵裝備的反坦克槍都能將“犀?!必毴醯难b甲擊穿。不過作為一款主要遂行機動防御作戰(zhàn)的二線直瞄火力支援車輛,強大的防護對于“犀?!眮碚f并不算是剛需。

    戰(zhàn)斗室蒙上帆布的“犀?!?,攝于1944年夏的東線

    ↑而且為避免塵土進入戰(zhàn)斗室導(dǎo)致火炮損壞,“犀?!痹跊]有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時往往還會在戰(zhàn)斗室和炮口制退器上蒙上一層帆布。

    2:“犀?!钡臋C動

    這張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犀牛”車體中部側(cè)面的發(fā)動機排氣口

    ↑為了將空間讓給車體后半部分的戰(zhàn)斗室以及車體前半部分的駕駛席和傳動系統(tǒng),“犀?!辈捎昧松僖姷陌l(fā)動機中置布局。一臺與四號坦克通用的邁巴赫HL 120TRM汽油機與散熱器一道被安裝到車身的中央部分。為避免發(fā)動機的高溫尾氣對戰(zhàn)斗室造成不利影響,“犀?!钡陌l(fā)動機排氣口被安排到了車身左側(cè)。

    ↑“犀?!痹愀獾姆雷o換來的是只有24噸的重量,這也使其能夠擁有不錯的機動性。300馬力的HL 120TRM汽油機能驅(qū)動“犀牛”跑出高達42km/h的最高公路時速,且在野外也能保持15-28km/h的速度。

    錦上添花的是,“犀?!钡挠拖淙萘扛哌_600升,使其公路行程高達260km,在野外也有130km的行程。

    3.“犀?!敝恰狿ak 43/1型88mm主炮

    近處的為PaK 43/41(PaK 43/1),遠處的為PaK 43,兩門火炮都現(xiàn)存于俄羅斯

    ↑在二戰(zhàn)中,德國基于FlaK41型88mm高射炮開發(fā)了兩款反坦克炮,一款是PaK 43/1(也稱PaK 43/41),另一款則為PaK 43。二者采用相同的身管和制退器,性能區(qū)別不大。但PaK 43/1采用的為兩輪炮架,且炮閂從水平方向開,;PaK 43則多為四輪炮架,且炮閂垂直開啟。但無論是哪種PaK 43對于步兵來說都太大太重了,因此也被德軍步兵單位賦予了“谷倉門”(Scheunentor,重到推都推不動的那種大谷倉門)的諢名。

    由此可見,“犀?!钡呐陂V通過控制一個水平方向運動的滑塊開啟

    ↑“犀牛”采用的是PaK 43/1,主炮安裝在位于車體中央的動力艙上。在量產(chǎn)過程中曾有用炮閂開啟方式更利于在車內(nèi)操作的PaK 43替換PaK 43/1的計劃,但這一改進從未付諸實踐?!跋!钡闹髋诳梢栽谲嚿碜笥?0°的范圍內(nèi)進行瞄準,即總共擁有60°的射界,在無炮塔坦克殲擊車里算是比較出眾的。其俯仰角則為-5°到35°。

    瞄具方面,前50輛量產(chǎn)型“犀牛”采用的是擁有3倍最大放大倍率的Zieleinrichtung 43 SVo型直瞄瞄具以及Zieleinrichtung 34型間瞄瞄具。此后的“犀牛”將直瞄瞄具更換成了最大放大倍率為4倍的Zieleinrichtung 37,遠距離射擊能力有所增強。

    “犀?!钡拈L88mm火炮擁有可怕的火力,圖中可見其巨大的彈藥體積

    ↑雖然同為88mm火炮,“犀牛”上的71倍徑88mm火炮不僅比此前虎式重型坦克上的56倍徑88mm口徑身管更長,其彈藥的藥室容積更是幾乎翻了一番。因此“犀牛”上的長88mm火炮有比虎式坦克還要強得多的穿甲能力,能夠在1000m開外正面擊穿任何盟軍或是蘇軍裝甲車輛。

    “犀?!钡?8mm主炮一般配有以下四種彈藥:

    彈丸質(zhì)量10kg、初速1000m/s的Pzgr.39型被帽穿甲彈;

    彈丸質(zhì)量9.4kg、初速700m/s、最大射程17.5km的Sprgr. 型高爆彈;

    彈丸質(zhì)量7.3kg、初速1140m/s的Pzgr.40型次口徑鎢芯穿甲彈,這是“犀牛”可用的徹甲性能最好的彈藥,但由于二戰(zhàn)后期德國資源短缺,較少配發(fā);

    彈丸質(zhì)量7.62kg、初速600m/s的Gr.HL 破甲彈,但僅有100-120mm的垂直破甲穿深,性能欠佳。

    正在從“犀?!睆椝幖苌夏萌椝帨蕚溲b填的裝填手

    ↑當(dāng)發(fā)射最常用的Pzgr.39型被帽穿甲彈時,“犀?!蹦軌驈?00m距離上擊穿182mm的30°傾角均質(zhì)鋼裝甲,1000m上的這一數(shù)據(jù)為167mm,2000m為136mm,但依舊足以正面擊穿IS-2、M26等盟軍二戰(zhàn)末期重型坦克。穿甲能力更強的Pzgr.40型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對30°傾角均質(zhì)鋼裝甲的穿深在500m、1000m、2000m的距離上則分別為226mm、162mm和136mm。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犀?!睋碛幸粋€巨大的戰(zhàn)斗室,但由于88mm彈藥巨大的體積,其彈藥攜帶量卻并不理想。“犀?!睉?zhàn)斗室兩側(cè)的彈藥架上一共只能儲存16枚炮彈,即便將炮彈擺放在彈藥架后的戰(zhàn)斗室地面上,也只能額外攜帶20發(fā)左右的炮彈。

    隸屬于525營的一輛“犀?!闭诟鼡Q火炮

    ↑由于彈藥儲量較低,“犀?!背P枰谧鲬?zhàn)中進行彈藥補給。但要求運載彈藥的半履帶車乃至是完全無防護的卡車駛上前線為“犀?!碧峁椝幯a給,又何其危險。直至戰(zhàn)爭結(jié)束,“犀?!钡倪@一問題都沒得到有效解決。

    三.“犀?!钡纳a(chǎn)

    和之前穿甲哥介紹過的“埃米爾”和“大麥克斯”實驗性重型坦克殲擊車不同,“犀?!笔钦齼喊私?jīng)的量產(chǎn)車。“犀?!钡纳a(chǎn)工作主要由柏林的埃克特兵工廠(Alkett)以及杜伊斯堡的斯塔林工廠(Stahlindustrie)負責(zé)。

    根據(jù)計劃,埃克特應(yīng)在1943年1月生產(chǎn)10輛“犀?!保?月生產(chǎn)20輛,3月產(chǎn)量上升到30輛,且此月產(chǎn)量應(yīng)一直保持到一年后的1944年3月,彼時由??颂毓S生產(chǎn)的“犀?!睂⒓s有420輛。而斯塔林工廠收到的訂單較少,應(yīng)在1943年5月開始生產(chǎn),計劃5月生產(chǎn)5輛,6月生產(chǎn)10輛,1943年7月到1944年3月應(yīng)一直保持15輛的月產(chǎn)量,一年零兩個月中的總產(chǎn)量也將有約150輛。

    也就是說,如果生產(chǎn)計劃一切順利的話,1944年4月前一共將有多達570輛“犀牛”走下兩個工廠的生產(chǎn)線。

    一輛車組正在從傳信員手中收取信件的“犀?!保@是很少見的一幕

    ↑但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事實上不僅僅是“犀?!保粫r期的大部分德軍裝甲車輛的生產(chǎn)計劃都由于各種原因難以按時按量完成。在1942年2月初,希特勒和希佩爾將軍商議后,認為“犀?!眱H僅是權(quán)宜之計,且“犀?!钡纳a(chǎn)會擠占更重要的“野蜂”自行火炮的產(chǎn)能,因此決定將“犀?!钡脑庐a(chǎn)量指標從45輛下調(diào)到僅有20輛。

    在1943年7月,由于“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研發(fā)工作遲遲未能完成,德軍高層又將“犀牛”的產(chǎn)量計劃提高到500輛。但此時由于盟軍的戰(zhàn)略轟炸,“犀?!钡?8mm主炮的產(chǎn)能嚴重受挫,“犀?!钡纳a(chǎn)也受到較大影響。1943年11月4日,“犀?!钡目偖a(chǎn)量已經(jīng)達到了284輛。但就在幾天后,“犀牛”的主要生產(chǎn)地——柏林的??颂毓S遭到了盟軍的戰(zhàn)略轟炸。因此在1944年5月,??颂貜S便徹底停止了“犀?!钡纳a(chǎn)工作。

    一輛在意大利被英軍繳獲的“犀牛”,留意圖中士兵的著裝明顯與德軍不同

    ↑在??颂毓S停產(chǎn)后,“犀?!钡漠a(chǎn)能被轉(zhuǎn)移到埃森公司(Deutsche Eisenwerke A.G.)位于泰普里茨-尚奈(Teplitz-Sch?nau)以及杜伊斯堡的工廠。在1945年3月,“犀?!蓖.a(chǎn)。此后曾有將“野蜂”自行火炮改造為“犀?!碧箍藲灀糗嚨挠媱潱藭r盟軍以及蘇軍已經(jīng)兵臨城下,德軍對自行反坦克炮也就沒有太多的需求,轉(zhuǎn)而全力生產(chǎn)更適合防御作戰(zhàn)、成本也更低的牽引式反坦克火炮,該計劃便也就此罷休。

    截至戰(zhàn)爭結(jié)束,“犀?!钡目偖a(chǎn)量為494輛(序列號31001-310494),其中1943年生產(chǎn)了345輛,1944年133輛,1945年則只有16輛。

    四.“犀?!钡姆蹥v程

    所有494輛“犀?!倍急环峙涞搅霜毩⒌闹匦吞箍藲灀魻I(Schwere Panzerj?ger Abteilung,簡稱s.Pz.Jg.Abt))中,而每個這樣的營級單位都屬于集團軍以下的直屬單位,由各集團軍或是軍級單位直接部署指揮。每個“犀牛”重坦克殲擊營由3個連組成,每連14輛“犀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由3輛“犀?!苯M成的指揮連,全營共裝備有45輛“犀?!?。

    在二戰(zhàn)中,德軍共組建了s.Pz.Jg.Abt88、93、424、519、560、664、525、655共8個重坦克殲擊營。此外還有一些臨時組建的獨立連級單位,如第669重坦克殲擊連(s.Pz.Jg. Kompanie 669)。還有一部分“犀牛”在戰(zhàn)爭末期被分配給了黨衛(wèi)軍第1裝甲師和“帝國”裝甲師。

    由于“犀?!鄙婕暗牟筷犔?,其作戰(zhàn)歷程更不是寥寥數(shù)千字能夠完整記載的。在這里穿甲哥就選兩個“犀?!钡母吖鈺r刻,向各位讀者老爺展示一下“犀?!钡男埏L(fēng)。

    東線屠夫——第655重坦克殲擊營(s.Pz.Jg.Abt.655)

    穿甲哥選擇的兩個戰(zhàn)例,都是部署于東線的第655重坦克殲擊營的戰(zhàn)績。

    經(jīng)過良好偽裝后,“犀?!狈浅_m合進行防御和伏擊。圖中為一輛隸屬于525營的“犀?!?,攝于1944年。

    ↑在1943年7月奧廖爾附近的一次防御作戰(zhàn)中,服役于東線的655營取得了傲人的戰(zhàn)績——根據(jù)德軍方面的記載,在整個作戰(zhàn)中655營的“犀?!眰児矒魵Я硕噙_包括1輛KV-2重型坦克、19輛KV-1重型坦克、430輛T-34重型坦克、1輛美制M3中型坦克、1輛T-60輕型坦克、5輛T-70坦克以及1輛BM8-2-24火箭炮在內(nèi)的超過450個蘇軍裝甲目標,自身僅損失兩輛“犀?!?。

    一輛部署于意大利的“犀牛”,約攝于1944年春

    ↑穿甲哥要介紹的另一個戰(zhàn)例來自655營下屬的第521連,也同樣是1943年7月的奧廖爾戰(zhàn)斗。1943年7月3日,一輛精心選定射擊陣位并且事先進行了良好偽裝的“犀?!眱H憑一己之力,擊毀了多達12輛KV-1重型坦克以及4輛T-34,PaK 43主炮的恐怖威力可見一斑。

    結(jié)論:盾中有矛,矛中有盾

    由于防護薄弱,“犀?!币坏┍粩耻娒斜汶y逃一劫,圖為一輛觸雷癱瘓的“犀?!?。

    ↑由上文的戰(zhàn)例中我們不難看出,“犀?!弊顬閺姶蟮姆烙辉谟谘b甲,而是在于其優(yōu)秀的戰(zhàn)術(shù)機動性以及良好的陣位選擇和車輛偽裝。甚至可以說PaK 43主炮的強大威力和射程,就是“犀?!弊詈玫姆雷o。一個經(jīng)過良好偽裝的“犀?!碧箍藲灀糗嚺?,乃至只是一輛擁有一名杰出車長的“犀牛”,便可以在開闊地上擊退數(shù)倍甚至十?dāng)?shù)倍于己的敵人的進攻。

    當(dāng)然,“犀?!币膊皇鞘赖模趯嶋H作戰(zhàn)過程也同樣暴露出了不少問題。例如,“犀?!钡能圀w太過高大,難以進行偽裝;備彈量不足;發(fā)動機存在較明顯的過熱問題等。但穿甲哥認為,瑕不掩瑜。只要使用得當(dāng),“犀?!睙o疑是一款非常成功、非常致命的坦克殲擊車。

    本文由網(wǎng)絡(luò)整理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懷孕了貧血,別不當(dāng)回事兒!
    下一篇
    二戰(zhàn)塔蘭托戰(zhàn)役對海戰(zhàn)有什么影響?塔蘭托戰(zhàn)役的經(jīng)過介紹!
    發(fā)表評論
    驗證碼
    選擇表情
    頁面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