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宋在軍事發(fā)展領域相似之處眾多,且又同是宋朝的分支,人們不禁會將二者拿來比較。普遍認為南宋的軍隊是要強于北宋的,這是從他們所面臨的的敵人和各自的表現(xiàn)中得出的結論。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敵人
北宋立國之初,所面對的主要敵人是契丹,契丹人作戰(zhàn)恃騎兵沖鋒,在高粱河戰(zhàn)役中,給宋軍步兵陣型造成了不小的威懾,而仁宗以降的西夏擾邊中,夏軍重裝騎兵鐵鷂子的沖擊,也與前者類似。遼與夏的騎兵固然厲害,但是,在不少宋軍將領的觀察中,他們有著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配合能力極差,往往是注重劫掠金銀財寶和糧草,而不注重殺傷敵人有生力量。所以北宋的敵人相較其強大,但傷筋動骨的打擊很少有。
可是南宋所面對的敵人就不一樣了,首先,金與契丹不同,契丹人深受游牧傳統(tǒng)影響,而女真人是從漁獵社會過渡到農(nóng)耕文明的,這樣一種社會形態(tài),最重視集體協(xié)作的能力,因此阿骨打在反遼之戰(zhàn)中總能以弱勝強,靠的就是團結與配合,而對手人數(shù)雖多,可松散不堪,最終只會被各個擊破。到了金滅北宋和金兀術南侵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一部分宋軍誤以為對手一戰(zhàn)擊潰,所以在和金軍剛開戰(zhàn)幾個回合后,就明顯松懈下來,結果金軍反復攻擊,給宋軍不小的損失。金軍這樣一種頑強作戰(zhàn)的能力,就連南宋名將吳玠都挑大拇指贊譽。
至于金亡后直接與南宋作戰(zhàn)的蒙古軍團,其組織與作戰(zhàn)能力等,更是甩了遼夏金幾條大街,可是即便如此,南宋仍能與蒙古帝國鏖戰(zhàn)四十多年,最后還是忽必烈降服宋將,利用其水軍和誘降書信,才徹底撼動了整個南宋的江防系統(tǒng)。由此可見,從所面對的敵人來看,南宋比北宋承受的壓力更大,而即便如此,他都能取得不落于前朝的戰(zhàn)績,所以僅從對手強弱來看,南宋軍事作為,應當是略勝北宋一籌。
表現(xiàn)
北宋立國的多數(shù)時間里,主要是與西夏和其他西北少數(shù)民族作戰(zhàn),在與這些敵人的博弈當中,北宋逐漸發(fā)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打法,那就是注重利用橫山山地的復雜地形,來不斷地構筑堡寨,并在其中配備充足的補給物資與強弓硬弩,這樣,一旦西夏軍隊來襲,宋軍即可依靠堡寨堅壁清野、閉門防御,同時選拔死士積極出擾,使其不得安寧,等到夏軍糧食耗盡,士氣低沉,然后以少量騎兵出擊騷擾敵人的后軍(西夏多以老弱殿后),達到勝利的目的。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北宋軍隊其實是烏龜式的打法,這種作戰(zhàn)模式固然風險小,但倘若沒了堡寨等"堅固的外殼"作保障,官兵便會喪失還手之力。例如定川寨與好水川等戰(zhàn)役中,宋軍都是遠離了工事與對手交戰(zhàn),結果無不喪師。
可是南宋就不同了,在金國連滅遼與北宋兩大王朝后,勢力正在不斷上升的階段,金兀術也知道士氣可用,所以不斷出兵,先攻淮北順昌城,后攻河南郾城。結果,在這幾次戰(zhàn)役中,金軍最為自豪的鐵浮屠,竟然接連敗給宋軍。鐵浮屠由鐵甲全身披掛,三人一組,以拒馬前驅,彪悍異常。按理說,換成北宋軍隊,早已縮入城中等待對手主動撤離了。
可是,順昌的南宋名將劉锜偏偏不信這個邪,面對鐵浮屠兵臨城下,他主動出擊,以弓弩先掃射,其后又派敢死隊以砍刀抓鉤就近搏殺,其中有宋軍更是英勇異常,上前抱住金軍騎兵一起滾到溝里同歸于盡,金兀術面對這樣頑強的反抗,最終也只得草草撤軍,所以就戰(zhàn)斗意志而言,敢于開城野戰(zhàn)的南宋軍隊,明顯也要強于前者。至于吸納了大量河北抗金義軍的岳飛部,同樣在河南戰(zhàn)場以野戰(zhàn)擊潰了數(shù)倍于己的金軍。所以北宋陸軍擅守,南宋不但能守,還能主動出擊,日后孝宗等立志北伐,無不受此影響。因此,南宋陸軍要略強于北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