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宣德爐,接下來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欣賞。
宣德爐是用金屬鋅制造的黃銅器,色澤清亮樸素,造型精美。在明朝宣德年間由宣德皇帝親自督促吳邦佐等人建造。宣德爐造型多樣,數(shù)十種經(jīng)反復推敲后由宣宗最后確定的造型各具特色,比如當時認可度最高的蚰龍耳爐,魚耳爐以及朝天耳爐,受到皇帝青睞,制作的數(shù)量也比較多。
但是由于史料記載不多,且有大量仿制品,因此圍繞宣德爐有著很多研究爭議。
首先關于宣德爐的鑄造年限和制造數(shù)量一直存在各種意見。因為宣德三年造爐這一說法因為在正史上找不到確切的記載,因此關于宣德爐的制造數(shù)量和原因就有兩種說法:一是當時因為佛殿失火,高溫把殿內(nèi)銅器都熔了為了彌補損失,當時的皇帝下令他們把被熔化的這些材料再利用做成銅爐,這個傳說屬于意外說。
第二種說法出現(xiàn)在一本真實性備受爭議的書《宣德彝器圖譜》中,書中表示宣德爐的制造原因是當時宣德皇帝收到了39000斤的銅進貢,為了不浪費這些材料,他就命令呂震,吳邦佐等人鑄造銅器,他親自督造,要求他們依據(jù)宋代瓷器的款式,并且研究《考古圖》和《博古圖錄》里的銅爐樣式進行制造,最后鑄造出千件各式各樣的香爐。
其次在香爐的數(shù)量上也存在爭議,有說5000件的,也有說18000件的,前者說法被采信較多。學者趙汝珍在《古玩指南》里論證提出宣德爐僅僅在宣德三年制造,這一觀點受到學界普遍的認同),到了宣德四年的時候,因為材料不足無法再鑄造了。也有學者直接否定了宣德爐與宣德年的關聯(lián),上海博物館的館員陸鵬亮在他的《宣爐辯疑》中直接表示他認為在宣德朝并不存在大規(guī)模制造銅爐的情況,宣德爐是明代晚期被虛構的,實際上世面流傳的所有宣德爐都是萬歷之后被鑄造的。
盡管存在這些爭議,宣德爐仍然是銅爐中的精品。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