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走進了解鄧通的故事。
在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王婆對西門慶說起“成功人士”的五個標準,即“潘,驢,鄧,小,閑”。而這個“鄧”指的便是鄧通,在漢文帝一朝最流行的貨幣就是吳王幣和鄧通幣,因為這兩種貨幣成色最正,最受老百姓歡迎,鄧通也成為當時漢朝最富有的人之一。可是,漢文帝劉恒是中國歷史上明君的典范,即使作為皇帝平日里也非常艱苦樸素,卻對鄧通非常的寬容寵愛,這其中,到底是為什么呢?
一、夢里尋他千百度
要說起鄧通和漢文帝的故事,一切都源自漢文帝劉恒一個奇怪的夢。在夢里,漢文帝得以飛升仙界,這在中國古代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可就差那最后一點,漢文帝卻怎么也爬不上去了,正在漢文帝焦急的時候,一個“黃頭郎”出現(xiàn)在漢文帝身后,給了漢文帝最后的力量,讓他成功登上了仙界,睡眼朦朧之際,漢文帝沒有看清這個貴人的長相,只記得這個貴人的衣服上破了一個洞,卻自此之后這個事情在漢文帝心里留下了一片地方。
一次偶然的機會,漢文帝在漸臺游玩時,碰巧遇上了一個衣服后面有破洞的侍衛(wèi),漢文帝趕忙把他找來問話,來人答到名叫“鄧通”。漢文帝一聽這名字更加高興,“鄧”與“登”是諧音字,“通”指的就是直通仙界,鄧通的名字與自己的夢境非常吻合,再加上他的衣服后面剛好有一個破洞,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黃頭郎”嗎!從此,鄧通成為漢文帝的寵臣。
二、寵幸鄧通——文帝的私心與大局
在中國的歷史上,漢文帝的人設一直是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好皇帝,被后世立為楷模,明代萬歷時的首輔朱國禎曾經(jīng)說過:“三代以下,堪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朝孝宗爾!”嘉靖皇帝也把漢文帝作為自己的榜樣來學習,可就是這樣一個人設的皇帝,卻偏偏對不學無術的鄧通非常寵幸,這無疑讓人非常費解,實際上,在我看來,寵幸鄧通,一方面是漢文帝的私心,一方面也是為了大局考慮。
1、文帝的私心——我欲成仙
前面曾經(jīng)說過,鄧通的發(fā)跡源于漢文帝的一個奇怪的夢,雖說漢文帝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也是一個凡人,但凡是人總有自私和欲望的一面,而鄧通,體現(xiàn)的就是漢文帝的這一面。
在漢文帝看來,是鄧通在夢里推了自己一把,才讓自己得以升到仙界,這就意味著長生不老啊,人都怕死,漢文帝也不例外,而剛好,漢文帝發(fā)現(xiàn)了他夢里的那個黃頭郎鄧通,對鄧通好,漢文帝也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的和自己夢里一樣升上仙界。
2、漢文帝的權(quán)術——制衡朝臣
我們知道,漢朝前期最要命的問題是諸侯王問題,可在漢文帝時期,諸侯王問題還不怎么明顯,文帝在加強中央集權(quán)方面的主要問題是與功臣派的斗爭,即朝中大權(quán)的爭奪。
為了從大臣手里奪權(quán),漢文帝培養(yǎng)了鄧通,而鄧通的不學無術,剛好在漢文帝這里成了最大的優(yōu)勢,因為他的不學無術反而漢文帝好控制,利用鄧通來與朝中的重臣相抗衡,借以加強自己的權(quán)力,鄧通不過是漢文帝手里的一把槍罷了。
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充分發(fā)揚了爺爺漢文帝的這一做法,搞了一個內(nèi)外朝制度,要的就是用內(nèi)臣去制約外臣,強如公孫弘位居丞相,也不敢和小吏朱買臣爭辯,一旦爭辯,恰巧掉進皇帝設的陷阱里,鄧通,就是那第一個螃蟹,文帝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3、漢文帝的大局——留給兒子立威
漢文帝的一生并不長,只活了四十六歲便英年早逝了,而他,要把江山留給自己當時只有十多歲的兒子劉啟顯然是不放心的,為了自己的兒子,為了大漢王朝的大局著想,鄧通是漢文帝留給兒子漢景帝的一個最好的禮物。
知子莫若父,漢文帝是非常了解漢景帝的,在鄧通惹怒還是太子的漢景帝的時候,漢文帝沒有做出一點對鄧通的保護措施,如果他真的寵幸鄧通的話,他是絕不會看著自己的寵臣在自己死后出事的,說明那個時候漢,文帝已經(jīng)想好了對鄧通的處理辦法。
彼時漢文帝已經(jīng)身染沉疴,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早日樹立威信得以撐起大漢江山,必須立威,而鄧通就是最好的工具,兩千年前,漢文帝把鄧通留給了漢景帝;兩千年后,乾隆把和珅留給了嘉慶,這兩個故事,幾乎如出一轍!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