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軍事制度有什么優(yōu)點?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西晉的軍事制度,給大家一個參考。
晉朝的軍事制度沿襲曹魏,采用世兵制。晉武帝頒布去州郡兵及封國制,并任眾王都督諸州軍事。東晉兵制襲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補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軍力外重內輕,地方方鎮(zhèn)較不受朝廷管轄。謝安為了鞏固中央,建立北府軍。
西晉軍隊分為中軍、外軍和州郡兵,中外軍全部兵員都來自軍戶。中軍直屬中央,編為軍、營,主要保衛(wèi)京師,有事出征,兵力不下10萬人。駐防城內宮殿宿衛(wèi)、宮門及京城宿衛(wèi)為宿衛(wèi)軍。駐防京郊,有事出征為牙門軍。中軍統(tǒng)帥為中軍將軍,后改為北軍中侯或中領軍。
外軍為中央直轄的各州都督所統(tǒng)率的軍隊,都督一般由征、鎮(zhèn)、安、平等將軍或大將軍擔任。州郡兵是地方軍備,西晉滅孫吳后,為避免東漢末期諸州割據(jù)再度發(fā)生,裁撤州郡兵。并改置武吏,大郡100人、小郡50人,用以維持治安。但是實際上取消的州郡兵甚少。
司馬炎頒布封國制,諸王分封郡國,大國三軍5000人、次國二軍3000人、小國一軍1500人(詳見晉朝藩王列表)。并任一些王室都督諸州軍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瑋督荊州、河間王顒督關中。晉武帝任諸王都督諸州軍事是為了提升宗室力量避免權臣專政,但卻使得地方宗室掌握軍權,權力有逐漸凌駕中央的趨勢。西晉都督為持節(jié)使臣以督諸軍,持節(jié)都督分為三級,都督中外諸軍事為最高統(tǒng)帥,監(jiān)諸軍次之,都督各州諸軍事居末,和將軍分統(tǒng)外軍。
西晉兵制
世兵制
世兵制的誕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演變的第一步,是從兩漢的征兵制,過渡到漢末的多種集兵方式。這種募征來的兵,服現(xiàn)役期限不再是征兵制規(guī)定的兩年,而變?yōu)殚L期的以致終身的;當兵從盡義務,變成謀生的職業(yè);服兵役由人人有義務,變?yōu)橐徊糠秩说穆殬I(yè)。建安后期,是演變的第二部。這時,兵士家屬集中到一起居住,既留作人質以防士兵叛變,又便于管理;兵與民的戶籍也由此分開,出現(xiàn)了兵戶;當兵由及身而止,逐漸變?yōu)槭酪u。兵戶和世襲兵大量出現(xiàn),成為時代的潮流,新的世兵制也就形成了。
三國鼎立期間,世兵制發(fā)展成為魏、吳的主要兵役制度。晉滅吳后,揚威將軍朱照日上報”吳之所領兵戶凡十三萬二千“。兵戶數(shù)目可觀有力地證實世兵制成為吳國的主要兵役制度。蜀國只有部曲和少數(shù)民族兵中實行世兵制。劉備入蜀的部隊多是北方兵,入蜀后同其家庭一起轉為世兵較為自然。少數(shù)民族兵士多是為諸葛亮南征中收降的,也轉為世兵。
在東吳,同世兵制配套,還實行世襲領兵制。規(guī)定將領享有領兵權,并且代代相傳,將領死后,子弟接替統(tǒng)領父兄故兵。由長子、長孫世襲;無子,由弟繼承;子弟幼弱,或有罪,經(jīng)吳主指定,由別人暫為代領,一旦子弟長大或有罪赦免,經(jīng)吳主批準,即歸還故兵。世襲領兵制使兵將結合空前緊密,并促進部隊戰(zhàn)隊力的提高。
北府軍
北府軍,又名北府兵,是中國東晉時謝玄主持創(chuàng)立的一支軍隊,一開始權力幾乎只屬于陳郡謝氏家族,后數(shù)度易主,并成為南朝軍隊主力。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統(tǒng)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zhèn)御北方。當時的權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jiān)江北諸軍事,鎮(zhèn)廣陵。
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zhàn)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后,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如劉牢之等,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zhèn)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zhàn)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乘勢追擊,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北府軍從此一戰(zhàn),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謝玄被解除了北府軍的領導權,司馬恬、王恭先后代之,北府軍軍閥化。
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軍起兵反晉,次年劉牢之殺之,代之為北府軍領袖。此后北府軍主要致力于鎮(zhèn)壓孫恩、盧循的天師道起義軍。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北府軍奉命征討在荊州割據(jù)的桓玄,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桓玄稱帝后削減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喪失人心,眾叛親離下自殺。
元興三年(404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殺之。此后,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420年,劉裕稱帝,建立宋,北府軍成為其皇家軍隊的主力。
兵制建設
西晉是世兵制的全盛時期。凡為兵者皆入兵籍,單獨立戶,不與民同,父死子繼,世代為兵。士兵及其家屬的社會地位低于郡、縣編戶民。為擴大兵源,西晉還發(fā)奴僮和謫發(fā)罪犯為兵,作為世兵制的補充。士族官僚則享有免役的特權。
軍隊的主要兵種是步兵,其次有騎兵和水軍。武器由政府統(tǒng)一供給。國家建武庫貯備兵器。中央設衛(wèi)尉總管武庫和冶鑄事宜。軍隊的糧食和布帛也由政府統(tǒng)一供給和管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