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十六歲即位。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劉徹,在穩(wěn)定政治統(tǒng)治后,做了很多輝煌的大事,例如他擊潰了匈奴,實行“推恩令”加強(qiáng)了往后的中央集權(quán),甚至開辟了“絲綢之路”。留下了很大的貢獻(xiàn)。
不過在《資治通鑒》中詳細(xì)地介紹了漢武帝登基時的情節(jié),讓我發(fā)現(xiàn)其實在漢武帝幼年繼承皇位的時候,并沒有那么順利,甚至差點窩囊一世。
漢武帝劉徹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時初登皇位。但是他當(dāng)上皇帝的局面卻是十分的尷尬。年幼登基導(dǎo)致他手下無人可用,話語權(quán)基本為零。當(dāng)時朝中主要分為兩大勢力,一是竇太皇太后和漢武帝劉徹的表叔竇嬰,二是漢武帝劉徹的生母太后和他的親舅舅田蚡。竇太后身居朝廷多年,有很多的大臣支持,所以他們的勢力更強(qiáng)一些。
年幼的漢武帝便在這兩股勢力之下中,用計謀重新掌握了自己的政治大權(quán)。
當(dāng)時的漢武帝劉徹的話語權(quán)低到了什么程度?當(dāng)時丞相一職的衛(wèi)綰因病辭退,這丞相一職可是可以很好的控制朝中政權(quán)的啊,漢武帝很是心動,于是打算幫助自己的親舅舅田蚡上位,但最后卻是表叔竇嬰上位。
根據(jù)《資治通鑒》中的記載,田蚡雖然想要這個職位,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賓下門客籍福勸到:“魏其貴(竇嬰)久矣,天下士素歸之。今將軍初興,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為丞相,必讓魏其。魏其其為丞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讓賢名?!?/p>
認(rèn)為竇嬰要比他出名,并且天下的百姓都覺得他才應(yīng)該當(dāng)上丞相一職,你不去爭搶丞相的職位,反而你的名聲會好聽。再加上他害怕徹底與竇太后撕破臉皮,所以便放棄了這一職位。這里便可以看出漢武帝的話語權(quán)低到連一個職位都安排不下去了。
但好在漢武帝并不是一個坐以待斃的無能皇帝,當(dāng)水的溫度過高時,就加一點涼水去平衡他。所以為了避免竇太后一家獨大的情況,爭取丞相一職失敗之后,漢武帝立馬安排田蚡上位太尉。用此來抗衡,這一手段也為往后埋下了伏筆。
由于這時候支持竇太后的大臣太多,漢武帝并沒有選擇正面抗衡,而是隱忍發(fā)力,他慢慢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終于在前135年五月時竇太后離世,這時候就是漢武帝發(fā)力掌權(quán)的時候了,原本屬于竇太后的勢力也開始被打壓,竇嬰便是頭號人物。這股勢力被打壓后,另一股勢力便再也受不到制約了。此時的田蚡便開始安排自己的親信為官、欺壓百姓,十分囂張。以儒家當(dāng)?shù)赖臐h武帝,見到此狀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是為什么?原來這才是漢武帝隱藏已久的殺招。
當(dāng)竇嬰看到曾經(jīng)低自己一頭的田蚡居然如此囂張,心中充滿了不滿。在多次隱忍之后,終于在一次宴會上,忍無可忍,兩人借著灌夫一事,展開了正面交鋒。不過此時的竇嬰已經(jīng)沒有什么權(quán)勢了根本斗不過此時的田蚡,于是他便求助漢武帝幫助他,這一求助可謂是正中漢武帝的下懷。
在《資治通鑒》中記載:“(竇嬰)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上(漢武帝)然之,賜魏其(竇嬰)食,曰:“東朝廷辯之?!笨梢钥闯鰸h武帝覺得這件事情其實是一件小事情,但是故意讓竇嬰和田蚡展開了著名的“東廷辯論”。
《資治通鑒》中詳細(xì)地記載了這一辯論,辯論大致的情況便是,二人在這件事上各執(zhí)一詞,都不退讓。竇嬰?yún)s越想越不舒服,便開始說出田蚡在這段時日犯下的一切罪行,田蚡依然不肯示弱,將竇嬰的罪行也一一公布于朝廷之上。而這剛好是漢武帝想要看到的,他借此將竇嬰拿下,并且對他所說的話展開調(diào)查,用他說的話來判罪,如果屬實便無罪,如果不屬實便按欺君之罪來處理。但不要忘記田蚡在朝中還有王太后在背后,于是最后竇嬰便被抓入地牢。
此時的灌夫被滿門抄斬。在地牢中的竇嬰,十分的慌亂,想都沒想的拿出了家人曾留給他的漢景帝密詔想要見漢武帝一面,竇嬰本以為這樣可以逃脫一死,可是漢武帝從一開始便設(shè)下次計,怎么可能輕易放過。漢武帝便用欺君之罪加上偽造密詔,將竇嬰也滿門抄斬。
竇嬰,灌夫的死,點醒了田蚡,漢武帝借一手“殺雞給猴”將田蚡嚇得不輕,嘴巴里一直念叨著“服罪”,當(dāng)時民間還有流傳說,田蚡被竇嬰上身了。
從此之后,再無人可以阻擋漢武帝崛起的腳步了。漢武帝這一招是真的高,借用兩股勢力之間的矛盾,一股勢力被鏟平,另一股被嚇出心病。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