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大帝稱號是怎么來的?這位當時的普魯士的國王,德國歷史上的腓特烈二世,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到底有哪些讓人不得不敬佩的地方呢?他又有著怎么樣的軍事才能呢? 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在世界的歷史上,腓特烈家族的皇帝不少,國王也不少,腓特烈一世曾經(jīng)是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而腓特烈·威廉二世,腓特烈威廉·三世也曾經(jīng)是德國的皇帝。然而,相信有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不管在任何地方,搜索或者查找腓特烈大帝,都只會指向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腓特烈二世,也就是一七四一年開始的普奧戰(zhàn)爭時期的普魯士的國王。
說起腓特烈大帝的軍事才能,就不得不說起他的成名之戰(zhàn),那就就是羅斯巴赫戰(zhàn)役。一七四一年,年輕的腓特烈二世為了改變普魯士被俄奧法包圍的局勢,決定先發(fā)制人,出兵攻打奧地利占領的西里西亞,于是,普奧之間的戰(zhàn)爭就在腓特烈二世對瑪利亞·特蕾莎所領導的奧地利大公國的不宣而戰(zhàn)中開始了。這場戰(zhàn)爭,腓特烈二世的軍隊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是也為自己的國家?guī)砹烁嗟臄橙恕?/p>
面對著這個躍躍欲試的歐洲強國,法國,俄國,薩克森,奧地利,以及北方的瑞典,都決定要對其動武,就在這樣的局勢下,普魯士和奧地利以及法國之間,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畢竟普魯士只是自己一家,因此,雖然在前兩代普魯士國王的發(fā)展下,普魯士有一些底子,但是卻依然在兵力等方面與法奧聯(lián)軍有著不小的差距。
當時,普魯士的總兵力只有兩萬兩千人,而法奧聯(lián)軍達到了四萬兩千人,兵力上的差距是真實存在的,腓特烈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想起了一個絕妙的戰(zhàn)術,那就是斜線陣勢。
什么叫做斜線陣勢呢?這種陣勢是由古希臘時期的軍事家發(fā)明出來的,具體的做法是怎樣的呢?那就是在自身的兵力不足的時候,將自己的軍隊以斜線的隊列進行排列,然后找到對面的薄弱點,再將自身的兵力,以直線的方式對這一點進行進攻。等到自己的軍隊突破了這一點之后,然后將突破的軍隊轉換九十度角,與之前未突入的軍隊,對敵人進行合圍,這就是斜線戰(zhàn)法大概的意思,當然,腓特烈只可能將這一戰(zhàn)法用得更為巧妙而不會用得更糟。
這場戰(zhàn)爭的結果是怎樣的呢?縱然是法奧聯(lián)軍兩倍于腓特烈二世的普軍,但是腓特烈大帝憑借著自己天才般的軍事才能,將幾千年前的戰(zhàn)法拿了出來,并且經(jīng)過自己的改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腓特烈二世的這一場仗,在普軍損失不過千的情況下,殲滅了敵方四千多的軍隊,并且俘虜了接近五千人的軍隊,不能不說是巨大的勝利。而他也憑借著這一場戰(zhàn)役在歐洲軍事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光輝的姓名。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