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成語故事
唐太宗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涂,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采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p>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說不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么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征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解釋】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p>
【用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于領(lǐng)導者
【近義詞】虛懷若谷集思廣益滿招損,謙受益
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成語故事點評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征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