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很會撈錢,可是在撈錢之余,他也深諳一個道理——該散財時散財,該破財時破財,不散財不破財,便難聚財。
當(dāng)然,什么錢能撈,什么錢絕對不能撈,杜月笙心里也有一桿秤。
不過,這桿秤終究不是人人都有。
1937年,日本人打入上海,一時之間,人人自危,當(dāng)然也有不少人在摩拳擦掌。
當(dāng)時,日本人為了拉攏杜月笙,一口氣拿出了3000萬日元,說要和杜月笙合作開一家銀行,如此一來,便可以在撈錢的同時,將杜月笙綁上了賊船,讓杜成為他們的走狗。杜月笙一眼看穿了他們的陰謀,于是一口回絕。
日本人一看,誤以為是杜月笙胃口太大,看不上這3000萬,更何況還是合作。所以,他們急忙改口,杜先生你盡管開口,錢,我們給!
可是,杜月笙仍然說什么也不肯答應(yīng),因為他說“我是中國老百姓”。
后來,杜月笙更是為了斷了日本人拉攏他的念頭,在日本特務(wù)的眼皮底下,悄然離開了上海,去了香港,氣得日本人直跺腳。
不過,黃金榮、張嘯林二人卻選擇了和杜月笙截然不同的路,黃金榮留在了上海,但是卻保住了自己的晚節(jié),用退隱婉拒了日本人的拉攏;張嘯林也留在了上海,可是,他一聽日本人會給他好處,他便想也不想地當(dāng)了日本人的走狗。
杜月笙對此只能搖頭感嘆,后來,他的門生陳默設(shè)計鏟除了張嘯林這個漢奸。
杜月笙到了香港后,沒過幾年,香港也淪陷了,于是,他去了重慶。
此時的杜月笙已經(jīng)沒多少錢了,對于錢,他知道不可不撈錢,更不可不花錢,可是想花錢,首先便得撈錢。
他到了重慶幾乎成了“窮光蛋”,他一擲千金已成習(xí)慣,過了幾天沒錢的生活,他便已經(jīng)受夠了沒錢的痛苦,所以,他決定要在重慶重新打造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所以,他去找了四川財神爺劉航琛借了一本空白支票,劉航琛更是和他約定,150萬以內(nèi),他可以隨時去支取,如果超過了150萬,他只要和劉航琛知會一聲便可。
杜月笙從劉航琛手里借到了“啟動資金”,憑著自己的手段和頭腦,終于又逐漸爬了上去,雖然不復(fù)在上海時候的輝煌,但是多少也有了幾分模樣。
杜月笙在重慶的時候尚且過了一段糟糕的生活,更不用說別人了,更讓他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打起了他的主意,想打打秋風(fēng),從他手里弄點錢花花。
這不,這一日,杜月笙坐車出去辦點事。
誰料等他辦完事想要坐車回去時,竟愕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車不見了,原來停車的地方停著的是別人的車。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在他經(jīng)歷著驚愕、疑惑的時候,突然有兩個人從那輛車上跳了下來,然后二話不說便將他架起來,強行擄上了車。
杜月笙在這時也瞬間反應(yīng)了過了,他腦中閃過兩個字——綁架!
果然也如杜月笙所料,他很快便聽到了綁匪的要求,我們只是求財,也不害你性命,你給我們40萬,我們放你走。
他一聽,心里懸著的石頭便放了下來,亂世里死的人太多了,仇殺之事更是多如牛毛,他自己也見過不少。他杜月笙雖說被人評為“會做人”,可也不是一個沒脾氣的人,也不是沒有得罪過別人,他還真怕這綁匪是將他視為仇敵的人派來殺他的。
所以,他聽到綁匪只是為了勒索錢財,自然松了一口氣。
不過,杜月笙在心中揣摩了一番之后,卻說了一句話,我給你們90萬!
幾個綁匪一聽,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紛紛錯愕地看向杜月笙,在確認沒聽錯后,綁匪們心中也是驚喜不已,杜月笙給的錢越多,他們能夠分到的錢自然也越多。
可是,杜月笙為什么一定要多給50萬呢?
不得不說,杜月笙不愧是幾十年的老江湖了,將人心看的太透了。
人人皆知杜先生身家無數(shù),為人要慷慨,所以即便他當(dāng)時拿不出這么多錢來,也不能和綁匪討價還價,不僅不能討價還價,更要讓綁匪們看到自己的慷慨,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財力,讓他們堅信,別說40萬了,即便是90萬,杜月笙也不會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從而讓綁匪相信他不會為了區(qū)區(qū)90萬在事后報復(fù)他們。
幾個綁匪心中也在偷著樂,原想勒索40萬,沒想到杜先生真的這么慷慨,竟多給了50萬!
如此一來,杜月笙便達到了麻痹綁匪的目的,讓他們不至于狗急跳墻,對他撕票。
此外,杜月笙是當(dāng)時的聞人,人情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覆蓋了軍、政、商、黑各界,敢想他下手,或者說會對他下手的人不是沒有,但也屈指可數(shù)。
這90萬也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不是這么好消化的,所以追查起來會更容易。
所以,他故意多給了50萬,為的便是能夠更快地揪出設(shè)計綁架他的幕后黑手。這個幕后黑手如果是他也得罪不起的人物便罷,當(dāng)作買人情了,可如果是他的什么死對頭,他又能得罪得起的話,便可以還以顏色,到時候錢自然也回來了。
杜月笙給的這90萬,可不是隨隨便便給的,給到90萬,在綁匪眼里是很多,可是綁匪卻會認為90萬對杜月笙不算多。如果,杜月笙給了100萬以上,綁匪卻會認為這對杜月笙而言也很多了,綁匪的這種心理在經(jīng)濟學(xué)上稱為“消費者價格心理”。
杜月笙雖然沒學(xué)過經(jīng)濟學(xué),但是他深諳人心,他也買過東西,雖然不知道這叫“消費者價格心理”,但是他隱約知道這種心理的存在。
定價10元和定價9.9元的物品終究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認為自己占了便宜。
所以,他給了90萬。
杜月笙心里也知道,這時候是該破財?shù)臅r候了,絕對不能不破,小命要緊,他不僅給了錢,還親自送他們離開。
后來,他順著自己所觀察的線索開始追查幕后黑手,可是,這時候又發(fā)生了一件讓他驚得合不上嘴巴的事——
綁架他的幕后黑手竟然讓人送來了一封信,杜月笙拆信一看,原來,綁架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曾經(jīng)的“師父”,后來的金榮哥——黃金榮!
杜月笙是搖頭苦笑,不過,黃金榮終究對他有恩,只是用了特殊的辦法向他拿了點錢,他也只能搖搖頭,不再追究了。
杜月笙的一個門生徐子為在運送棉紗時被人給綁架了,他前后兩次給了綁匪700萬贖金!
所以,錢之一字,對于杜月笙而言,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他更看重的是人情二字。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