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麾下的“云臺二十八將”為什么存在感不強?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漢光武皇帝劉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建立東漢,勵精圖治,仁德愛民,經(jīng)濟(jì)復(fù)蘇,被譽為漢室中興之主。
正如其他開國皇帝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班底,一說秦始皇,大家就會想起李斯、王翦、蒙恬,甚至呂不韋趙高;一說劉邦,就有漢初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一說劉備,就有臥龍鳳雛,五虎上將;一說李世民,秦瓊、敬德、李靖、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等。一說朱元璋,劉伯溫、徐達(dá)、湯和等等。
劉秀也不例外,江山不是他一個人打下來的,他也有自己的“云臺二十八將”,《后漢書》為二十八將立傳,稱"咸能感會風(fēng)云,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但是,相比于其他開國名將,二十八將,卻顯得寂寂無名,即使是被推為首功的馮異、岑彭,也是鮮為人知,這是為什么呢?
劉秀是歷史上少有的仁慈之主,終其一生未殺一名功臣,是君臣和諧的典型。但他的光芒太過耀眼,以至于手下名聲不顯。
東漢王朝的建立相對其他朝代的建立來順利的多,劉秀更是被眾多歷史迷戲稱為“大魔導(dǎo)師”、“位面之子”、“天選之子”。這些稱呼無不體現(xiàn)了劉秀逆天的運氣。
史書記載,劉秀和王莽交戰(zhàn)時,王莽號稱有大軍百萬,想來會是一場硬仗,然而大戰(zhàn)還沒有開打,就先來了一波隕石天降,好巧不巧砸中王莽的新軍大營,新軍大亂,劉秀趁勢沖殺,贏得不要太輕松。不僅如此,但凡劉秀親自出馬的戰(zhàn)役,都必定勢如破竹,大勝而歸。
劉秀并不是嫡長子,按照一般的劇本,即使奪得天下,他想當(dāng)皇帝,也很可能要面臨兄弟相殘的命運。不過,在天下未定之前,他的兄長就被更始帝殺害了,幫他解決了這道難題。所以說,論運氣,光武帝劉秀或許是千古無二。
后世文學(xué)作品中,有寫春秋戰(zhàn)國,寫大秦帝國,寫楚漢風(fēng)云,寫三國爭霸,寫隋唐演義,甚至還有很多明清宮廷戲,但寫東漢的卻很少,想來劉秀一生過程太順利,運氣爆棚,卻稍跌但起伏的故事性,缺少艱苦奮斗,臥薪嘗膽的勵志情節(jié),不適用于說書人的高談闊論,相關(guān)作品稀少,相關(guān)人物事件自然也就鮮為人知了。
傳說,云臺二十八將,對應(yīng)的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即星宿下凡,助劉秀完成帝業(yè)。大業(yè)既成,眾星宿功成身退,自然不會留下太多痕跡。這讓劉秀蒙上了更加神秘神秘的色彩,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