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最早的“貍貓換太子”,在西周時就發(fā)生了,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nèi)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西周后期,西周第十代天子周厲王即位,在他統(tǒng)治期間,實行高壓政策統(tǒng)治人民,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致使民怨沸騰,最終引發(fā)國人暴動,給周朝帶來了彌天大禍。
周厲王實行了一些凌厲甚至殘酷的新政來統(tǒng)治國家,當時,人們稱居住在城市里的老百姓為“國人”,居住在鄉(xiāng)野的農(nóng)民為“野人”。在周都鎬京居住的國人非常不滿周厲王的暴政,紛紛抱怨。
上卿召穆公看到民怨沸騰,便多次向周厲王進諫:“大王不要征收太多的賦稅,現(xiàn)在的老百姓已經(jīng)苦不堪言了,繼續(xù)下去,只怕要激起民憤了!”
可是周厲王卻不以為然,他又頒布了一條命令,嚴禁國人談論國事,他還派遣了大量的密探,來監(jiān)視人民,一但碰到非議政事、亂發(fā)牢騷的人,就格殺勿論。這便是著名的
“周厲王止謗”
。
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國人一忍再忍,到了公元前841年,他們再也無法忍受了,于是大量的國人殺氣騰騰的沖進皇宮,準備殺掉周厲王,皇宮護衛(wèi)也早就對周厲王恨之入骨,根本不進行阻擋,周厲王只得在幾位近臣的保護下,一路逃往彘邑(今山西霍縣),總算躲過一劫,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
“國人暴動”
。
周厲王逃走后,國人不肯罷休,聽說太子靜在召穆公府中避禍,便又將召穆公的府邸圍住,逼迫他交出太子靜。召穆公無計可施,只好交出了自己的兒子,謊稱是太子靜,人們分不清真假,頓時打死了假太子。
周厲王逃走后,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集體商議,推薦周定公和召穆公一起主持國政,如果有重大事項,則交由六卿一起商議,這便是著名的
“共和行政”
。人們把公元前841年叫做共和元年,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才有了確切的紀年。司馬遷在《史記》中的編年就是從共和元年開始的。
共和十四年,周厲王死于彘邑,于是,召穆公便把太子靜還活著的消息告知天下,于是,在周定公和召穆公等大臣的努力下,各諸侯國也同意太子靜繼位,太子靜,便是周宣王。
上卿召穆公可謂是忠心耿耿,為了保住太子,而獻出了自己的兒子,在自己府邸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被暴動的國人打死,這應該是歷史上最早的
“貍貓換太子”
了!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