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到三國歷史上的謀士,三國謀士榜一,小編認為非郭嘉莫屬,歷史上郭嘉一生有五大預(yù)言,最后都一一應(yīng)驗,那么五大預(yù)言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呢?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1:官渡之戰(zhàn)曹操能戰(zhàn)勝袁紹。
官渡之戰(zhàn)前曹操兩敗于張繡,事業(yè)處于低谷,曹操本人也失去了信心,袁紹的力量明顯強于曹操。
但郭嘉認為曹操一定能打敗他。并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說,大大地提升了曹操的信心,后來官渡之戰(zhàn)以曹操大敗袁紹而告終。
2:劉備必成禍害威脅曹操。
建安三年劉備投奔曹操,郭嘉認為劉備這個人很危險,建議除去劉備,可惜曹操沒有在意,不但沒有拉攏劉備,結(jié)果還讓劉備去徐州執(zhí)行任務(wù),
郭嘉聽聞馬上來勸諫,可惜劉備已走,郭嘉嘆道:“放備,變作矣!”,果然劉備一到徐州就發(fā)動了叛亂。
3:攻打劉備袁紹不會反應(yīng)。
劉備反叛后曹操派人出征徐州,但被劉備打敗,曹操下決心親征,但是袁紹大軍已經(jīng)南下,分兵攻打徐州是步險棋,
但郭嘉支持曹操,他認為:“袁紹生性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
郭嘉的話堅定了曹操的決心,結(jié)果一舉擊敗了劉備,果然袁紹那邊沒有什么反應(yīng)。
4:孫策死于刺客之手。
劉備的事雖然已解決,但曹操面臨的麻煩還沒結(jié)束,就是背后的孫策。孫策聽說袁紹、曹操要開戰(zhàn),想趁機北上偷襲許縣,有關(guān)情況被曹操知道后準備分兵以對付孫策,
但郭嘉反對,他認為:“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沒多久,孫策就死在刺客手上。
5:北征烏桓必將取勝。
袁紹的長子袁譚被曹操所殺,但袁熙和袁尚逃到了北方的烏桓人那里,曹操擔心他們會卷土重來,但是北征烏桓又擔心荊州的劉表會趁機向中原發(fā)兵,因而猶豫不決,曹操手下許多人也反對北征。
郭嘉認為征烏桓意義重大,且北征一定能夠取勝,至于劉表,認為他不過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曹操再次聽從郭嘉的建議,率兵北擊烏桓并取得大勝。
@西候說書人 這五大預(yù)言,可以看出郭嘉能看見他人所未看見的,每次都能應(yīng)驗,這種判斷力令人感到恐怖,曹操評價他“每有大議,發(fā)言盈庭,執(zhí)中處理,動無遺策”,
至于說郭嘉是不是三國榜一謀士,很多網(wǎng)友都覺得諸葛亮才是榜一謀士,郭嘉和諸葛亮兩個人都是厲害的人才,但是各自側(cè)重的方向不同,
郭嘉擅長于出謀劃策,屢建奇功,是個很好的謀士,曹操這種君主更需要這樣的人才。
而諸葛亮擅長于政務(wù)、軍事,能力更廣,蜀漢后期這種局面只有他才能支撐,嚴格來講諸葛亮不能稱為謀士。
三國謀士榜一還是首推郭嘉。
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的話,或許我們可以看到鬼才郭嘉和諸葛亮的對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