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即唐太宗,他是古代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對內(nèi)文治天下,對外開疆拓土,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李世民在政治斗爭的殺伐果斷,他為了能夠奪得太子的位子,不惜將身為太子的大哥殺掉,李建成可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李世民都能下的了狠手。
正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既然不講親情了,那么為什么李世民發(fā)動政變的目標(biāo)不是李淵而是李建成呢?
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在玄武門發(fā)動了政變,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倆死在了自己的兄弟手上。事后李世民做了太子,沒多久便登基為帝了。
雖然除掉李建成,李世民也可以做太子。但如果除掉李淵或者說軟禁起來的話,那么不是自己就可以做皇帝嗎?
如果李世民把目標(biāo)選擇到李淵身上,遇到的阻力和麻煩會比較多。
畢竟李淵是皇帝,而且是開國皇帝。如果發(fā)動政變的話,那么李淵肯定不會坐以待斃,雖然李淵喜歡李世民,但兒子都造反了,那么李淵也不會客氣。
到時候太子李建成更不會作壁上觀,一定趁這個時機(jī)對抗李世民,否則一旦李世民成功,太子李建成就與皇位無緣了。
就算最終李世民成功了,那么也可以會造成天下大亂,其實(shí)這種做法對于李世民來說得不償失。
雖然從歷史上看,為了皇位弒父的也不少,但畢竟會背上不孝不忠的罵名,在講究孝道的古代,殺害父親的名聲很不好聽,
即便順利做了皇帝,也會遭到老百姓的反感甚至謾罵。
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比較低調(diào),在很多人的認(rèn)知中,李淵幾乎沒有任何作用,打天下的是兒子李世民,處理政務(wù)和穩(wěn)定后方都是李建成。
的確,李淵的兒子都很優(yōu)秀??墒抢顪Y能夠短短時間建立大唐,并非等閑之輩,低調(diào)不代表沒有能力。
李淵選了李建成做太子,卻還大力扶持二兒子李世民的勢力,封他個天策上將,而李世民可以私自招募天策府的官員,后來的房玄齡、杜如晦都是從這里出來的。
也正是李淵的種種不妥的做法,使得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開始斗爭,并已經(jīng)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雙方都有了除掉對方的打算。
而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完全是為了太子之位,這一點(diǎn)其實(shí)和大清九子奪嫡,包括李隆基和其姑姑的斗爭是一個道理。
李世民連殺兩個兄弟和幾個侄子,這時太子之位已經(jīng)到手了,畢竟李世民就兄弟三個。就算李建成仍然有后代在,恐怕李淵也不會和朱元璋那樣,再選個長子長孫。
這個時候,李淵就比較尷尬了。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李淵剛剛建立大唐沒有幾年,沒想到他的兒子竟然也沒有逃脫這個局面。
但為了李唐天下,李世民成為了唯一的選擇。所以這個時候李世民根本沒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所以在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也并沒有殺了李淵。李淵也知道大勢已去,他對未來也確實(shí)沒有了希望,只能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做了太上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