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生于1592年,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我們看《清史稿》中清朝歷代帝王之死,都死得比較蹊蹺:清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是不是袁崇煥用大炮轟斃?清世宗憲皇帝胤禛是不是死后無頭?這些謎題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就連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死,也是云遮霧繞——有人說是睿親王多爾袞派人下毒,還有人說是孝莊親自動的手。
按照《清史稿·卷三·本紀三·太宗本紀二》的記載,皇太極確實死得很突然:“(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有二?!?/p>
《清實錄》連皇太極的死狀都寫清楚了:“八月庚午,是夜亥刻,上無疾,端坐而崩?!?/p>
記載起于清崇德二年(1637)二月、止于順治元年(1644)八月清廷大事的《沈館錄》說得更明顯:“八月二十六日獲啟:本月初九日夜半后,皇帝暴死?!?/p>
年紀不大,沒病沒災,皇太極就這么沒了?;侍珮O死了之后,清廷發(fā)生劇震,八旗之間差點刀兵相向——索尼鰲拜堅持立皇子,而睿親王多爾袞對皇位也很感興趣,最后折中的結果是孝莊(為了便于讀者諸君看得明白,咱們還是一直稱皇太極的莊妃,順治朝的昭圣皇太后、康熙朝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為“孝莊”)所生的四歲福臨榮登大寶,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與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而皇太極那個比孝莊還大四歲的長子豪格則靠邊站了。
毫無疑問,皇太極暴死,多爾袞和孝莊都是受益者,如果不是正黃旗和鑲黃旗以武力威脅,多爾袞可能就要來一個兄終弟及了:“兩黃旗大臣盟於大清門,令兩旗巴牙喇(護軍)兵張弓挾矢,環(huán)立宮殿,率以詣崇政殿。諸王大臣列坐東西廡,索尼及巴圖魯(巴圖魯乃清語,猶漢文稱能干,諺云好漢也——《清文匯書》”)鄂拜(不知是不是鰲拜的另一種寫法)首言立皇子……乃定議奉世祖(福臨,廟號世祖,謚號章皇帝)即位?!?/p>
記得某本關于明朝的暢銷書論證皇太極繼位合法性的時候說:“多爾袞當時還是小孩,游牧民族比較實在,誰更能打、更能搶,誰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親,八旗是不答應的。”
但是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努爾哈赤喜歡的多爾袞不能繼位是因為年紀小不能打,那么四歲的福臨就比他的大哥豪格和十四叔多爾袞還厲害嗎?
這個問題是不需要答案的,福臨能當皇帝,是多爾袞與兩黃旗妥協(xié)的結果,如果皇太極不是突然死掉,那么這場爭論可能是不需要發(fā)生的——他指定豪格或多爾袞接班,八旗旗主是沒資格表示反對的。
皇太極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這就給了后人許多想象的空間, 《十葉野聞》記載:“相傳太宗暴斃,乃多爾袞賄內侍毒之?!?/p>
在這本書中,還記載了孝莊給多爾袞送藥,最后導致多爾袞英年早逝:“昔太宗嘗以此藥丸令服,故能精力過人。今見此丸,實與前狀無異,必有奇驗?!?/p>
多爾袞吃了孝莊替他招來的藥,一開始感覺還不錯,但是沒過多久,這位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就很不情愿地去找他八哥皇太極去了。
努爾哈赤的八兒子十四兒子會不會在地下打起來,那就老頭子才要操心的事情,咱們不必去管,但是據(jù)《十葉野聞》記載,多爾袞早就知道孝莊要對付他:“宮中游宴,則與太后同輦并載,忽一舟子躍而登,拔劍如虹,直刺九王。九王(多爾袞是老十四,不知為什么有史料稱之為九王)大驚,側身閃避,劍鋒擊中侍衛(wèi),斃焉,去太后僅數(shù)尺。亭外武士急起持之,舟子始就擒,乃罷樂撤戲。自是九王始知有人圖己,不敢復與太后同游……”
那個舟子是受誰人指使,估計連多爾袞也不敢深究,只好將殺手處死了事,可見清朝宮闈內斗,也真是步步驚心。
按照野史傳聞的說法,是皇太極礙了多爾袞和孝莊的事,所以無疾而終,后來多爾袞擋了順治皇帝福臨的路,于是他也英年早逝了。
清朝官修正史都說皇太極是“無疾而終”,這種為尊者諱的記載,帶來了負面影響:一個半生戎馬的強壯漢子,怎么年僅五十二歲就沒了?
史官不敢說皇帝有病,但是我們從《清史稿》中那充滿尊敬意味的描述中,就能發(fā)現(xiàn)問題:“上儀表奇?zhèn)?,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栗?!?/p>
大紅臉,不怕冷,甚至總是感覺燥熱,這似乎是高血壓或腦溢血發(fā)作前的典型癥狀吧?
除了大紅臉不怕冷,皇太極還經(jīng)常鼻子出血:“上急行,鼻衄不止,承以碗?!?/p>
鼻子出血也不治療,反而拿碗接著,也不知道皇太極咋想的。但是從他鼻子總出血這件事上來看,他的血壓高、血管脆,這是毋庸置疑的。
皇太極身體健碩,駿馬馱著他跑五十里就得累趴下,這跟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殺豬菜吃多了:“此肉為二百余年老汁白肉,滿洲所甚珍者。侍衛(wèi)食賜馂時,不設匕箸,各解手刀批之。又不準用鹽醬之屬,而味獨完好,殆如古人所謂太牢、太羹者。”
不但清朝皇室喜歡吃白切肉,就是從北方出來的筆者,也是想起農家土豬的香醇美味,還是禁不住口水直流。
皇太極和他的前輩一樣每天殺豬菜白切肉吃得嘴角流油,無疑是一種不太養(yǎng)生的飲食習慣,不像后來的乾隆皇帝涮火鍋吃滿漢全席葷素搭配——有人一連幾天吃火鍋,能吃出低血糖來,所以愛吃火鍋的人不發(fā)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樣看來,皇太極之所以忽然無疾而終,就是吃出來的毛病,他很可能是肥肉吃得太多爆了血管。
但是筆者對醫(yī)學一竅不通,不知道皇太極是不是死于爆血管,所以最后還是要請問讀者諸君:清史說皇太極無疾而終,他真的沒病嗎?如果他死于意外,會不會是孝莊和多爾袞下的手?反正筆者是不信孝莊有此必要,因為那時候福臨還太小,皇太極早逝,對她好像也沒什么好處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