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治后媽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李世民死后李治上位,李世民還剩下多少妃子,李治又是怎么處理這些后媽的?
在中國歷史上,不少王朝都出現(xiàn)過皇帝娶了自己父皇女人、皇帝娶了兒媳的事例,甚至有的還立她們?yōu)楹蟆?/p>
這樣的行為在唐代更是成為一種常態(tài),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強(qiáng)納自己的弟媳楊氏;唐高宗李治在自己老爹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將他的武才人收入囊中;唐玄宗李隆基娶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huán)……
其中,最負(fù)盛名的便是唐高宗李治收了自己父親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娘,因此也造就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
對此,我只能說一句“唐是一個開放的朝代,不止體現(xiàn)在文化的包容上,更體現(xiàn)在倫理關(guān)系上”。
基于這一點,讓我們不得不好奇,唐太宗駕崩后,唐高宗李治是如何安置李世民遺留下來的妃嬪們?除了武則天以外,李治還有沒有將李世民別的妃嬪納入后宮?
基于這一問題,下面正式展開我們今天的內(nèi)容。
在古代,一般皇帝駕崩之時,都會留下一大批妃嬪,而如何處理先帝的女人,事實上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在殉葬制度保留之時,誕有子嗣的,在皇帝駕崩后,一般都會跟隨自己的兒子生活;沒有為先帝誕下子嗣的妃嬪,大多會被安排殉葬,到“另一個世界”繼續(xù)服侍和陪伴先帝。
毫無疑問,殉葬制度,是一個極其殘忍且不人道的制度,其無情地剝奪了這些妃嬪的生命權(quán)。好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殉這一殘忍的制度,逐漸被廢除,大多都是死后才會被安排與先帝合葬,當(dāng)然了這些妃嬪去世之前,想再嫁那是不可能的,要么落發(fā)為尼,要么養(yǎng)在后宮之中專門的住處,畢竟,皇家顏面還是要考慮的。
根據(jù)唐代的后宮的規(guī)矩,在李世民駕崩之后,那些有子嗣的妃嬪們,便能跟隨自兒子一起生活了。這也是為何古代后宮中的妃嬪們,拼死拼活都要生個兒子的原因。一方面,皇帝活著的時候,自己母憑子貴,哪怕哪天皇帝駕崩了,自己也不至于無依無靠,不管這個孩子能否成為繼任之君,自己都能熬出頭。
至于,那些沒有子嗣傍身的妃嬪,就只能去往落發(fā)為尼了,從此青燈古佛過完自己的一生。
當(dāng)然,這也不起絕對的,凡事都有例外,而且,唐代這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事情。
今天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都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唐太宗李世民龍御歸天之后,包含武則天在內(nèi)的諸多無子嗣妃嬪,被發(fā)配去了感業(yè)寺落發(fā)為尼。值得一提的是,在她們之中卻有一位妃嬪,被李世民的兒子,即唐高宗李治給收入后宮,并在后來立為皇后,在唐高宗李治駕崩后,她還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這個人便是武則天。
總的來說,影視劇中的情節(jié),大體適合史實,但是交代的并不全面,也只是交代了武則天的結(jié)局。可是,在歷史上留名的后妃多達(dá)15名,她們分別為——長孫皇后、韋貴妃、楊貴妃、燕德妃、鄭賢妃、徐賢妃、楊妃、陰妃、楊婕妤、韋昭容、蕭美人、武才人、崔才人、蕭才人、王氏。
其中,長孫皇后先于李世民而去,在下文中不再敘述。
①、韋貴妃
韋貴妃先嫁于李珉,育有一子,定襄縣主。武德四年,嫁給了唐李世民,二人育有一子一女。
根據(jù)記載,韋貴妃長得沉魚落雁,且擅長文章書法,妥妥的理想型伴侶。在李世民還未成為皇帝之前,聞其令名,便將其納入府中。當(dāng)然,我們不排除這是李世民為了拉攏韋氏一族所為。就像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為了拉攏楊氏一族,不惜霸占自己的弟媳楊氏,是一個道理。
不過,關(guān)于韋貴妃的記載,今天我們能在史書上找到的內(nèi)容并不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韋貴妃生前極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駕崩后,唐高宗李治封韋氏為紀(jì)國太妃,并隨自己的兒子紀(jì)王李慎遷居藩地,度過了一個美好的晚年,并于69歲時去世,陪葬昭陵。
②、楊貴妃
首先聲明,這個楊貴妃不是唐玄宗的楊貴妃。據(jù)說楊貴妃乃隋煬帝之女,但并無確實依據(jù),總之關(guān)于她的出身,在今天無法確定。
關(guān)于她的記載,也是微乎其微,自她是唐太宗李世民內(nèi)宮“四妃”之一,徽號無記載,與李世民育有一子——趙王李福。
李世民去世后,于永徽元年被封為趙國太妃,跟隨其子李福遷居藩地,去世后后陪葬昭陵。
③、燕德妃
燕德妃生于北朝軍事世家燕氏,其家族三代歷經(jīng)西魏、北周、隋三朝,是當(dāng)時頂層軍事家族。
其與李世民之間的婚姻更多為政治考慮,二人共育有二子,長子為越王李貞,次子早折。李世民駕崩之后,跟隨其子李貞遷居藩地,于63歲去世,陪葬于昭陵。
④、鄭賢妃
說實話,我翻遍典籍,卻很難找到關(guān)于鄭賢妃的記載,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或許是因為鄭賢妃無子嗣的原因,所以并無過多記載,目前我能找到的便是在《唐會要》中的只言片語,僅記載賢妃鄭氏陪葬于昭陵。
⑤、徐賢妃
徐賢妃少而聰慧,甚文思敏捷,落筆成文,因此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甚至愛屋及烏,擢升其父為禮部員外郎。
李世民駕崩后,因悲傷過度成疾,沒多久便香消玉殞,跟著李世民去了另一個世界。在其去世后,李治追封其為賢妃,陪葬昭陵。
⑥、楊妃
楊妃,隋朝公主,去世后后陪葬昭陵。恕我無能,李世民有兩位楊姓妃子,二者記載含混不清,目前,只能確定這位楊妃死后陪葬昭陵。
⑦、陰妃
陰妃為唐太宗“四妃之一”,其封號、名、字不詳,生卒年不詳。
不過,根據(jù)今天發(fā)掘的陵寢來看,墓葬規(guī)格不高,可能受其子李祐叛亂牽連。
⑧、楊婕妤
隋朝觀王楊雄孫女,魏王府咨議參軍楊恭道三女。
史料中關(guān)于她的記載很少,甚至在全唐文找到的關(guān)于她的冊封詔書,竟無準(zhǔn)確年月,甚至未見其陪葬墓。由此可以推斷在李世民駕崩后,楊婕妤“青燈古佛”了卻殘生。
⑨、韋昭容、蕭美人、崔才人、蕭才人、王氏
韋昭容、蕭美人、崔才人、蕭才人、王氏,均無子嗣。她們的結(jié)局不用多說,依例居于太宗別廟崇圣宮為尼,青燈古佛了卻殘生,死后陪葬昭陵。
⑩、武才人
武才人即武則天,武曌[zhào],并州文水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后,唐高宗將其納入后宮,封昭儀,永徽六年(655),李治“廢王立武”,武媚成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開始參與朝政。
李治駕崩后,其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廢唐皇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建立武周。
武則天在位期間,一方面獎勵農(nóng)桑、改革吏治,另一方面大肆屠殺唐代宗室,興酷吏政治。晚年時豪奢專斷,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人發(fā)動政變,擁立唐中宗復(fù)辟,迫使其退位。同年十一月,病逝于上陽宮,唐中宗遵武則天遺命將其改稱為“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葬入乾陵。
以上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所有妃嬪的最終結(jié)局,這些后妃們的結(jié)局區(qū)別不大,有子嗣的跟隨子嗣生活,沒有子嗣的青燈古佛了卻殘生。除了一個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早在李世民時期便“眉來眼去”,并在李世民駕崩后,成功與李治搭上線,成為李治寵妃,甚至最后還逆襲成了皇帝。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