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策傳位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為什么還會傳位給孫權?孫策心里是怎么想的?
事實上,孫策臨死前,之所以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孫紹,反而傳位給弟弟孫權,主要是為了保住自己兒子和家人的性命!因為當時的局勢非?;靵y,稍微出錯,孫策的兒子孫紹將會被誅殺,他的家人也將死于非命!
孫策
孫策被人稱為“江東小霸王”,能力非常強大,甚至不少人認為,如果孫策活著,劉備很難發(fā)展起來,就算是曹操,也未必能夠做大!因為孫策的實力太恐怖了!
孫策乃是孫堅的長子,原本是在袁術手下效力。最開始的孫策,其實是沒有更大想法的,他想的是好好幫袁術干活,日后打進荊州,為父報仇。結果袁術這人,非常不地道,臟活累活都讓孫策干,到了分好處的時候,卻把孫策給踢到了一邊。這種情況其實在古今中外的職場是很常見的,不少人也對此麻木了,敢怒不敢言。然而此時的孫策才二十來歲,血氣方剛,他哪里受得了這種不公平待遇啊,于是便開始謀劃著離開袁術了。
孫策認為袁術并非明主,在這里沒有發(fā)展前途,所以他準備向江東發(fā)展,趁江東還沒有超級勢力出現,自己先去分一杯羹。而袁術也對江東覬覦很久了,所以他也欣然同意了孫策的計劃,表示支持孫策去江東發(fā)展,反正在袁術的心目中,孫策就是個好拿捏的小伙子,打下的江東地盤都是他袁術的。然而后續(xù)的發(fā)展大大出乎了袁術的預料,孫策不僅快速平定了江東,而且宣布和袁術決裂,這一下,孫策就算是江東名義上的主人了!
《江表傳》:策說術云:“家有舊恩在東,原助舅討橫江;橫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萬兵,以佐明使君匡濟漢室?!毙g知其恨,而以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謂策未必能定,故許之。
曹操創(chuàng)建自己的基業(yè),所耗費的時間并不短,劉備就更不用說了,到了五六十歲才看到希望,然而孫策,在二十來歲就打下了江東,奠定了基業(yè),可以說他的創(chuàng)業(yè)速度是這些人中最快的,他的戰(zhàn)斗力是最強悍的。惋惜的是,孫策死得太早,沒能再創(chuàng)輝煌,要是讓他再多活幾年,那么曹操能否做大還不一定,因為孫策曾計劃在曹操和袁紹對峙時,出兵偷襲許都,這事要真辦成了,曹操估計得氣死!
總的說來,孫策這人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出眾的,短短時間內就拿下了江東,創(chuàng)下了東吳基業(yè),這在三國可是首屈一指的!只是很惋惜孫策死得太早了,不然天下形勢必將大變!而在孫策臨死前,他也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將自己的位置傳給弟弟孫權而不傳給兒子孫紹!這個決定令許多人不解,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父死子替,這乃是真理,放之四海皆是如此!但為啥孫策要做出這么反常的舉動呢?
事實上,孫策之所以這么做,最大的原因就是保護自己兒子和家人的性命,理由有三!
一、孫策的兒子太小
孫策出生于公元175年,死于公元200年,僅活了26歲!試想一下,26歲的年輕小伙子,他的兒子能有多大?就算孫策十六七歲開始生孩子,此時他的兒子也不到10歲啊,一個10歲的孩子,他能懂什么?他能掌控大權?掌控局勢?
很多人會說,以前有不少的皇帝死后留下幼子,讓托孤大臣輔助少主即可,為何孫策不這么干呢?這就得提起第二個理由了!
二、孫策死得蹊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去丹徒山中打獵,結果碰到了三個人,這三個人是許貢的門客,而許貢乃是死于孫策之手,所以他們三人是專門來找孫策復仇的。
《三國志》: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fā),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先是,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孫策殺了許貢,所以許貢的門客來殺孫策,表面上來,這就是一起簡單地為主復仇的故事,但實際上,仔細揣摩這件事情,背后其實有許多不解之處!
首先,這許貢三門客是怎么了解孫策的打獵路線的?其次,這許貢三門客是怎么了解孫策喜歡把扈從甩到后面,獨自一人打獵?另外,孫策年少成名,武力強悍,他怎么會被許貢三門客給傷到?最后,這三門客既然交代出了是許貢的門客,為何背后幫助他們的人沒有交代出來?
這些問題,其實非常有深意,如果完全想通了,就能夠想到當時的孫策所面臨的局面是有多差?他的敵人,可不僅僅是三名刺客,而是背后的世家豪族和自己內部的叛徒!
孫策打獵的時間、路途這種重要信息,許貢的門客是不可能了解的,了解這些信息的人,肯定是些大能量之人,這和那些豪門大族肯定有關系,畢竟孫策把這些士族欺負得比較慘,許多人都對孫策不滿,想要報復。而能了解孫策會拋下扈從,獨自一人打獵,這說明透漏消息的人,就是孫策的扈從之一,這說明孫策集團的內部有叛徒。除此之外,既然查出了三個刺客是許貢的門客,那么為他們提供信息的人為何查不出?說明這三人在交代詳情之前被滅口了,這就進一步說明,孫策身邊就有叛徒。
綜合這些信息來看,孫策之死并不簡單,這是一場由世家大族和孫策內部叛徒聯(lián)手策劃的陰謀!而這個目的嘛,很簡單,世家大族殺孫策,是報復孫策的之前的鐵血政策,內部叛徒則是想要搶奪孫策的權利!關于孫策內部的叛徒,很多人推測是孫權,因為孫策死后的最大獲益人就是孫權,但從種種跡象來看,這個人應該不是孫權。
首先孫策臨死前把權利交給孫權,這就說明孫策對孫權還是比較信任的,而且孫權當時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小伙子,功勞還不夠大,即便他想殺孫策奪權力,也應該再等幾年,等他羽翼豐滿之后,此時的孫權顯然實力還不夠。其次,孫策死后,他的親戚孫輔暗通曹操,孫暠(hao)陰謀奪位,這兩人的表現都不正常,尤其是這個孫暠,很可能他才是那個跟世家大族聯(lián)合起來襲殺孫策之人!
孫策深知,既然這些人敢對自己動手,那么等自己死后,那么這些人勢必將大舉進攻,一旦處理不好,那么孫策一脈肯定會被屠戮殆盡,他的兒子,他的其他家人都將死于敵手,所以他必須找一個人來處理接下來的善后事宜。他兒子才10歲不到,肯定是善不了后的,而孫權平時就擅長權謀,此時由他主政,估計能保住自己這一支的血脈,畢竟孫權乃是自己的親弟弟!
《三國志》: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敝烈棺洌瑫r年二十六。
三、孫策和張昭的對話
如果說孫策的死,背后有很多疑團,需要大家推敲,那么接下來孫策和張昭的一番對話,就完全說明了孫策真正的意圖,也能非常好的解釋為啥孫策會讓弟弟孫權繼位,而不讓兒子繼位!
《吳歷》: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p>
看看孫策和張昭的這番對話,他先是懇求張昭好好輔佐孫權,穩(wěn)定下江東的局勢。之后他又說,要是孫權這個人不上道,處理不了這個危機的局面,那么你張昭就取代孫權,自己做主公吧。這話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劉備去世前也對諸葛亮這個說過!孫策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其實就是讓張昭盡力輔佐,實在輔佐不了就取而代之,只要護住孫策子孫的性命,那么孫策在九泉之下也不會怪張昭!
此話說完之后,孫策又補充了一句,說要是你親自上場,還是無法控制住局勢,那么就請你帶著我的家人緩步西歸,這里的緩步西歸,就是指回孫策的老家,遠離江東這個權力旋渦,回老家避難,不再爭奪天下了。
孫策對張昭說的這一番話,其實預設了最差的結局,讓張昭自己把握。而其中最重要的點,其實就是護住孫策兒子和家人的安排,即便是失去了權力,也希望張昭把他們帶回老家,好生安頓,讓他們活下來!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孫策之所以讓弟弟孫權繼位,而不讓兒子孫紹繼位,其實就是為了保住孫紹的性命!因為孫紹一旦繼位,結局必死!原因有三:一、孫紹年紀太小,不足以掌控大局;二、孫策的死有蹊蹺,背后有一股龐大的勢力,孫紹應對不了,只有孫權也許有那個能力;三、孫策在和張昭的對話中,已經預設了最差的局面,即孫權、張昭都玩不過敵人,那么這個時候孫策就沒啥指望了,只希望張昭把他兒子家人帶回老家安頓好。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江表傳》)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