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介紹兩則關(guān)于施恩與回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往下看。
讀《史記·秦本紀(jì)》,到秦穆公和晉惠公一段時,頗有感觸。
晉國發(fā)生內(nèi)亂時,公子夷吾逃亡在外,他派人請求秦穆公派兵護送他回國即位,并且說,如果成功,就把晉國的河西八城割讓給秦國。秦穆公答應(yīng)了他,派百里奚帶兵護送夷吾回國。夷吾回國后順利即位,就是晉惠公。但晉惠公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反而在河西八城增加了兵力。這就是《左傳》里說的“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過了幾年,晉國發(fā)生了旱災(zāi),就向秦國請求救助。有人勸秦穆公趁著晉國發(fā)生饑荒攻打它,百里奚說:“夷吾得罪了您,晉國百姓有什么罪?”秦穆公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給晉國運去了糧食。
又過了兩年,秦國發(fā)生了饑荒,就向晉國求助。晉惠公和大臣們商量,有人說:“趁著秦國饑荒攻打它,一定能大獲成功?!睍x惠公覺得有道理,就出兵攻打秦國。誰知晉國吃了敗仗,連晉惠公也做了俘虜。
秦穆公對晉惠公,可以說是有很大的恩德了,晉惠公恩將仇報,所以常被后人不齒。
施恩與回報,這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古人說“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這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可惜人們的行為,卻往往并非如此。所以,我們只好這樣說,施恩莫望報。這話里,其實有著許多的無奈。
《唐國史補》里有一個“故囚報李勉”的故事:
唐朝宰相李勉在擔(dān)任開封尉的時候,有一次審理犯罪案件,他見一個囚犯很有氣概,就放了他。幾年后,李勉罷官了,在河北游歷,偶然碰到了這個囚犯。囚犯很高興地把他接回家中招待,和妻子說:“這是我的救命恩人,該怎么報答他?”妻子說,“送他一千匹絲帛可以嗎?”囚犯覺得不夠。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以嗎?”囚犯仍是覺得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大恩難以報答,他們竟然動了殺心。囚犯家仆可憐李勉,就偷偷通知了他,李勉連忙騎馬逃跑,跑到半夜,跑了一百多里,才在一個渡口的客店投宿。店主問他:“此處有很多猛獸,你怎敢連夜趕路?”李勉就把前后經(jīng)過講述一遍。還沒有講完,房梁上跳下一個人來,說:“我?guī)缀跽`殺長者!”原來這人竟是囚犯派來追殺的刺客。刺客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轉(zhuǎn)身就走,在天亮?xí)r又提著囚犯夫妻的人頭回來,交給了李勉。
這個故事后來被收錄在《醒世恒言》里,叫做《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大恩不言謝,深恩幾于仇。恩仇之際,人心是很難猜測的。所以民間說升米恩,斗米仇,常施小善,莫施大恩。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