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他的生卒年與生平事跡均不詳,要是千古絕唱《楓橋夜泊》沒有流存下來,我們也不會記住他的名字。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一首詩可以成就一個人,沒有《春江花月夜》就沒有張若虛,沒有《題都城南莊》就沒有崔護,同樣,張繼也是如此。
張繼是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他的生平事跡已大多不可考證。據(jù)記載,他在天寶十二年(753年)的進士。張繼為人清高耿介,在長安求官時就和別人不同,他沒有千方百計地去“干謁”權(quán)貴,不去對依靠阿諛逢迎來得到推薦。《唐才子傳》說他:“早振詞名。初來長安,頗矜氣節(jié),有《感懷》詩云:‘調(diào)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p>
張繼時刻關(guān)心國家命運、百姓疾苦,他看到唐玄宗荒淫誤國,曾寫了一首《華清宮》諷刺他,把他比作了亡國之君陳后主。因為性情,張繼雖然中了進士,但在后面的銓選中落第,沒有得到官職,只能回到家鄉(xiāng)。安史之亂期間,他一直憂心時局。到了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朝廷收復(fù)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在征西府中供差遣,一度棄筆從戎。大歷年間,他入朝擔(dān)任了檢校員外郎,最后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的身份擔(dān)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
在古代,鹽鐵官員是肥缺,但張繼清廉正直,從不貪污受賄,也不搜刮民財,在當(dāng)?shù)卣曨H好??上В诤橹萑紊蟽H一年多就病逝了,朋友劉長卿寫了一首《哭張員外繼》悼念他,其中有兩句是:“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p>
張繼有詩集《張祠部詩集》流傳后世,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然是那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是作者在安史之亂期間避亂江南時所寫。一個秋日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下。江南水鄉(xiāng)幽美的夜景,吸引了這位懷著愁思的旅客,他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殘月西墜,烏鳥啼鳴,清霜滿天,江面的幾點漁火似乎更加增添幾分清冷與孤寂。這時,寒山寺的鐘聲打破了半夜的寧靜,詩人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不知歸宿的惆悵也就融在這鐘聲里了。
因為這首詩,楓橋和寒山寺都成了著名的古跡。無論在當(dāng)時,還是后代,這首詩的影響都非常大。
據(jù)說,唐武宗非常喜愛這首詩,他曾命令京城第一石匠呂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還說自己升天之后,要將這塊石碑帶走。于是唐武宗駕崩后,這塊碑作了殉葬品。并且還傳說,武宗在臨死時說:“《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以賞析,后人若擅刻詩碑,必遭天譴!”傳說,北宋大學(xué)士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還有清代的詩人俞樾都在刻了這首詩的詩碑后去世。人們稱之為“《楓橋夜泊》詩碑的詛咒”。
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當(dāng)不得真。上述三人的死亡,都和刻碑沒有關(guān)系。倒是到了現(xiàn)代,歷史發(fā)生了巧合。1947年,蘇州畫家吳湖帆請國民黨元老張繼也寫刻了一塊《楓橋夜泊》詩碑,現(xiàn)代詩人張繼書寫唐代詩人張繼的詩,在當(dāng)時被傳為佳話,但張繼寫了《楓橋夜泊》詩碑后,第二天就與世長辭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