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中唐詩人,荊州人,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別湖上亭》等。戎昱不僅文采出眾,能言善辯,而且相貌不凡,風度瀟灑,《唐才子傳》評價其:“美風度,能談?!毕旅嬷憔W(wǎng)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據(jù)說,戎昱年輕時,京兆尹李鑾很賞識他,希望能他做自己的幕僚,并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李鑾不喜歡戎昱的姓氏,認為他的姓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戎族同字,所以他對戎昱說,只要戎昱把姓改了,就把女兒嫁給他。但戎昱不愿意為了榮華富貴就改變姓名,就堅定地拒絕了。
年輕的戎昱雖然才華出眾,但在進士考試中還是落第而歸。落第后,戎昱縱游天下名城山水。寶應元年(762年),他從滑州、洛陽西行,路過華陰,遇見了王季友,寫下了著名的《苦哉行》,表達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漫游山水,飄零天涯,難免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情,戎昱曾寫過一首《長安秋夕》詩來表達這種感情:
昨霄西窗夢,夢入荊南道。
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廣德元年(763年),顏真卿將要節(jié)度荊南,就邀請曾經(jīng)在他幕府做過事的戎昱作幕賓,但戎昱因事未能成行。
大歷元年(766),戎昱入蜀,在成都見到了岑參。次年東下江陵回到故鄉(xiāng),在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幕府中擔任從事。大歷三年(768年),杜甫來到荊州,戎昱和他相見,兩人結(jié)為了摯友。
此后幾年,戎昱流寓湖南,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頗受他們的信用。
建中三年(782),戎昱來到長安,任侍御史。但第二年就被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他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
戎昱是中唐時期比較著名的詩人之一,他一生流落,仕宦生涯并不順利,就像自己在詩歌里所寫的那樣:“萬事無成空過日,十年多難不還鄉(xiāng)”,“黃昏掩門后,寂寞自心知”。但戎昱并不頹廢,并不沮喪,《唐才子傳》說他:“雖貧士而軒昂,氣不消沮?!?/p>
戎昱的邊塞詩受岑參的影響很大 ,在一些作品里表現(xiàn)了立志報國的情懷,境界雄壯開闊。
《云溪友議》里記載了一個故事。
唐憲宗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屢次侵擾邊境,大臣們商議后,認為和親是最好的辦法?;噬险f:“我聽說有一個人詩寫得好,但姓氏有點生僻,是誰?”宰相回答說:“大概是包子虛、冷朝陽?!被噬险f不是,并且吟了一首詩:
山上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
世路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侍臣們回答說:“這是戎昱的詩。京兆尹李鑾準備把女兒嫁給他,讓他改姓,戎昱堅決推辭了?!?/p>
據(jù)說,戎昱這首詩就是他在拒絕李鑾后寫給李鑾的,申明自己不愿因婚事而改姓的想法。這種說法的流傳,大概主要因為“千金未必能移姓”這一句。但這首詩的題目是“上湖南崔中丞”,應該是寫給潭州刺史崔瓘的,和李鑾并沒有關(guān)系。甚至,連“招親改姓”這件事情,《唐才子傳校箋》也認為是小說家言,不可深信。這句詩在《全唐詩》里,“姓”寫作“性”。
再回到故事里,皇上聽了侍臣的話,高興地說:“正是戎昱,朕還記得他的一首《詠史》詩?!比株诺摹对伿贰吩娛沁@樣寫的: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讀完這首詩,皇上笑著說:“和親之策,是多么懦弱!”大臣們于是就停止了和親之議。
戎昱還有一首著名的《塞下曲》,他從辰州刺史離任后,聽到前線對吐蕃的戰(zhàn)爭取得了,就豪情萬丈地寫道:
漢將歸來虜塞空,旌旗初下玉關(guān)東。
高蹄戰(zhàn)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詩里描寫戍邊將士在劫空敵塞后凱旋歸來的壯闊場面,非常能撼動人心。
戎昱受杜甫影響很深,是一位比較注重反映現(xiàn)實的詩人。他的《苦哉行》、《入劍門》等詩都是情感真摯,充滿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可以反映出同情人民,憂慮國事的思想感情。
此外,他的一些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也頗為有名。比如這首《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看題目,這就是一首搬家時候?qū)戨x別之情的作品,但在《本事詩》里,卻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晉公韓滉鎮(zhèn)守浙西的時候,戎昱是他屬內(nèi)的刺史???nèi)有一名侍酒妓女,歌唱得好聽,人也長得漂亮,戎昱非常喜歡她。浙西樂將(管樂妓的官)聽說這位妓女善于唱歌,就告訴了韓滉,把她召來安排在了韓滉的樂妓隊伍里。戎昱自然不敢不答應,臨別時候,寫了一首詩贈給她,并且說:“到了那里以后,讓你唱歌時,一定要首先唱這曲歌詞?!?/p>
到了浙西后,韓滉設(shè)筵,讓這個歌女唱歌。她便唱起了戎昱贈她的歌詞:“好去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人情。黃鶯久住渾相戀,欲別頻啼四五聲?!?/p>
唱完后,韓滉問道:“這是戎刺史寫給你的歌吧?”妓女惶恐地起立回答道:“是?!边叴疬吜飨铝搜蹨I。韓滉就讓她更衣待命。在座的客人都為她擔憂,不知韓滉會如何發(fā)落她。
韓滉卻召來樂將責問道:“戎刺史是一位名士,寄情于這位妓女。為什么不了解這種關(guān)系就把她召來安置在這里,差點釀成我的過錯?”當下打了樂將十棍子,并贈給歌女百匹細絹,立即把她了送回去。
用一首詩換回紅顏知己,算是一件風流韻事了。
在《唐詩紀事》里,有一個相似的故事,卻是另一個版本。
戎昱在零陵的時候,喜歡一個歌女。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于頔聽說這個妓女善于唱歌,就派人去取。于頔是戎昱的頂頭上司,而且是個飛揚跋扈恣意妄為的軍閥,戎昱怎敢不答應。無奈之下,只能把那個歌女送到于頔衙門。臨別時候,十分不舍,就寫了一首詩送給她:
寶鈿香蛾翡翠裙,妝成掩泣欲行云。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陽臺夢使君。
歌女到了后,于頔讓她唱一曲聽聽,她就唱了這首詩。于頔聽了這首詩后,就把她送了回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