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起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勇將,秦瓊肯定不算是在內(nèi)。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為您講解
從貞觀元年開始,唐朝第一猛將是尉遲敬德,從貞觀十八年開始,這個位置上坐的是薛禮薛仁貴。
秦瓊和尉遲敬德是戰(zhàn)友,也是姻親,但是他們對待李淵的態(tài)度,卻有著天壤之別,而李世民對尉遲敬德和秦瓊的態(tài)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門之變后,尉遲敬德不但從白丁(連男爵都不是)一躍而成食邑一千三百戶的吳國公,而且得到了齊王元吉的全部房產(chǎn)和財寶,而秦瓊國公位置不動,食邑卻只有七百戶。
李世民繼位后大幅削減功臣食邑,尉遲敬德從一戶沒有到實封一千三百戶,自然是喜出望外,而秦瓊卻從三千戶變成了七百戶(事見《唐六典·尚書吏部》“司封郎中”條),心中要說一點都不郁悶,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秦瓊撂挑子不干了:玄武門之變時尉遲老黑替你弒兄屠弟逼父,我和咬金沒有給你當打手,你就這么報復?
讀過《舊唐書》《新唐書》的都知道,玄武門十殺手中還真沒有秦瓊和程咬金:“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p>
如果李淵欽封的國公秦瓊程咬金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是一定要排在白丁尉遲敬德和子爵侯君集之前的,這是編修正史的規(guī)矩。
秦瓊雖然悍勇絕倫忠義無雙,但卻不是唐太宗駕前第一勇將,因為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后,秦瓊就稱病在家,再也不肯為大唐南征北戰(zhàn)了:太上皇李淵于貞觀九年駕崩,翼國公秦瓊于貞觀十二年辭世,一個在大安宮養(yǎng)老生孩子,一個在家中養(yǎng)病娶兒媳,李世民到九成宮避暑,李淵不肯同行,李世民在皇宮設(shè)宴,秦瓊也不去湊熱鬧。
因為沒有秦瓊的壓制,尉遲敬德變得格外囂張:“侍宴慶善宮,時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p>
尉遲敬德蠻不講理,在宮廷宴會上差點把勸架的皇弟(李道宗是李淵堂侄,比李世民小四歲)打瞎,李世民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當場發(fā)作,估計他此時心頭有一萬頭羊駝奔騰而過:“如果秦瓊肯坐在這里,尉遲老黑敢乍刺嗎?”
我們細看《舊唐書》和《新唐書》就會發(fā)現(xiàn),秦瓊跟李世民真的沒啥感情,他應(yīng)該感激的是唐高祖李淵——數(shù)以千萬計的金銀財寶,是李淵賞賜的;上柱國、翼國公封號,是李淵加封的;就連秦瓊喝酒的金壺,也是李淵贈送的:“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弒兄屠弟逼父盡斬十個親侄子,其殘忍程度僅次于秦二世胡亥,忠義無雙的秦瓊秦叔寶,當然不會為這樣的君王出力。
秦瓊稱病在家十二年,連一根手指頭都懶得動,李世民就是想請找人修理尉遲敬德,秦瓊也未必肯來(尉遲敬德把孫女嫁給了秦瓊的兒子),所以哭笑不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只能靠回憶秦瓊的神勇聊以自慰了:如果秦瓊坐在首位,尉遲敬德根本不敢放肆,倒是秦瓊有可能瞧不起尉遲敬德,把他攆到末座去負責給大家倒酒。
在新舊兩唐書中,尉遲敬德的排名都在秦瓊之上,但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尉遲敬德就從祭祀功臣的名單中消失了,只有秦瓊一直高高在上,他的大鐵槍也成了鎮(zhèn)國之寶:“秦武衛(wèi)勇力絕人,其所將槍逾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充于洛陽,馳馬頓之城下而去,城中數(shù)十人,共拔不能動,叔寶復馳馬舉之以還。迄今國家每大陳設(shè),必列于殿庭,以旌異之?!?/p>
尉遲敬德打不過秦瓊,這一點在不斷出土的墓志銘中也能找到證據(jù)——秦瓊跟尉遲敬德是姻親,但是秦瓊的后人并不諱言先祖生擒尉遲敬德:“叔寶,隋龍驤將軍(王世充用隋朝皇泰主楊侗的名義加封的),皇朝功臣第一等,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拜上柱國?!?/p>
秦瓊擒獲(在史書中,斬殺、活捉、迫降都叫擒)尉遲敬德之前,還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當年的唐朝皇帝李淵把尉遲敬德畫像送給秦王李世民:“覆姓尉遲,英雄無敵。近日破我軍,皆此人力也。藩外諸侯進得其形像在此,容貌絕異,真天人矣。”
李世民在出征前召集唐將一起觀看(有畫影圖形的意思),僅僅是一副畫像,就把諸多唐將看得心驚膽戰(zhàn)了(眾將觀其惡獰,皆有驚懼),只有秦瓊站在那里漫不經(jīng)心,甚至都懶得正眼瞧一下(惟秦叔寶端立不視)。
秦瓊不肯瞧畫像,李世民也很奇怪:“莫非秦將軍也怕這個胡人嗎?”
李世民將尉遲敬德稱為“胡人”并不是歧視,因為當時的胡人涵蓋面很廣,我們熟知的屈突通(奚人)史大奈(突厥特勒)是胡人,尉遲敬德也是胡人(鮮卑人),甚至李世民本人,好像也有胡人血統(tǒng)。
面對李世民的質(zhì)詢,秦瓊大步上前一把將尉遲敬德畫像扯下來揉成一團:“若見此匹夫,誓生致(活捉)之?!?/p>
秦瓊先是對尉遲敬德不屑一顧,然后又在美良川之戰(zhàn)中把尉遲敬德打得望風而逃:“于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p>
細看《舊唐書》與《新唐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秦瓊并非狂傲之人,也不會瞧不起尉遲敬德,他之所以不拿正眼看尉遲敬德畫像,在李世民問詢之后將畫像扯下揉成一團,這也是一種大智慧。
狹路相逢勇者勝,秦瓊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鼓舞唐軍士氣,后來發(fā)生的戰(zhàn)斗,也驗證了秦瓊的有勇有謀——尉遲敬德打不過也跑不掉,只好乖乖地拱手送出介休城,投降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