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宋朝時期的外賣是什么樣的嗎,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為您講解
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斷完善,我們的生活便利了很多。由于生活壓力不斷變大,當代很多年輕人都沒時間,或者沒時間做飯,外賣行業(yè)適時興起。
很多人認為外賣是近現(xiàn)代興起的,但根據(jù)史書記載,早在宋代外賣行業(yè)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而且在清明上河圖上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那種酒店的伙計拿著飯盒匆忙的穿梭于人群當中,而這些人就是當時的外賣小哥。也有史書記錄證明,例如宋朝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更外賣軟羊諸色包子,豬羊荷包,燒肉干脯,玉板鲊豝,鲊片醬之類”。
宋代時期經(jīng)濟發(fā)達,人民生活富足,在宋代都城富人階級就出現(xiàn)了點外賣這樣的服務。那時還沒有出現(xiàn)手機這樣方便聯(lián)系的交通方式,宋代時期的外賣服務主要是靠人力通訊。達官貴人一般都懶得出門,直接讓下人去酒店訂飯菜,再由店小二送到府上。
當時外賣服務一共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叫下人去飯店要菜,逐時施行索喚;二是和相熟的酒店提前訂好飯菜,定點送達?!稏|京夢華錄》:宣和年間,自十二月于酸棗門(二名景龍)門上,如宣德門元夜點照,門下亦置露臺,南至寶箓宮,兩邊關撲買賣,晨暉門外設看位一所,前以荊棘圍繞,周回約五七十步,都下賣鵪鶉骨饳兒、圓子、拍、白腸、水晶鲙、科頭細粉、旋炒栗子、銀杏、鹽豉、湯雞、段金橘、橄欖、龍眼、荔枝;三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比如賭場等地,到了飯點就會有人來提供送飯服務,類似現(xiàn)代在長途旅行中提供用餐服務。
當然,在古代并不是所有餐館都提供外賣服務的。畢竟成本高,面向的服務群體是少數(shù)人,小餐館與大酒樓相比沒有競爭力。正店,相當于現(xiàn)在的豪華餐廳,對一些顧客提供VIP服務,有全套的服務流程,承包尊貴客人的酒席,這種一般都是固定的顧客。腳店,是指一些有自己經(jīng)營特色的店,面向的服務對象更廣一些,但也是富足人家才消費得起的外賣服務。分榮,是指一些生意火爆,成本低,利潤高的小餐館。這種提供的外賣服務最貼心,由于不過分追求精致和質量,送貨速度也是最快的。
根據(jù)史書記載,有一次皇帝微服私訪出來體驗民間的生活,到了夜里還沒有回去,這時候突然餓了,于是索性就坐到大排檔里吃起了飯,這一吃不要緊,趙構發(fā)現(xiàn)這飯菜竟然不比自己皇宮里的差,他非常高興,當場就給了小二賞賜。后來大家就傳開了。孝宗皇帝經(jīng)常派人到街市上點“外賣”,比如說雜菜羹、甜食、面餅之類的街頭美食,都是皇帝十分喜愛叫的幾家外賣?;噬隙枷矚g,自然帶動了民眾的熱情。外賣行業(yè)就興起了,并在之后的歲月里,不斷發(fā)展完善。
《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中提到:“ 西門慶聽言大喜,即令來旺兒 、玳安兒 、來興 、平安四個小廝,兩架食盒,把三千兩金銀先抬來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寫道:“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薄吨袊吹鄯捶饨v史歌謠選·宋景詩起義》也提到過:“家家戶戶都獻禮,火腿板鴨。由這些典籍可知,在古代是有專門裝外賣的餐具的。
溫盤:古代用來保溫食物的器皿,它由上下兩層瓷構成,上層瓷薄,下層瓷厚,中間是空的,在使用時向盤內夾層注入熱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熱度,體現(xiàn)出更佳的口感。食盒:古代專門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攜帶行走的長形抬盒,有木、竹、琺瑯、漆器等材質,其中又以木質的居多,內有數(shù)層不等。酒肆飯店以及富貴人家常用??梢姽湃说耐赓u服務一點都不比我們現(xiàn)在差。現(xiàn)在的餐具大多是塑料的,并不保溫,而且長時間循環(huán)使用對身體不好。
除了餐具的美觀,實用外,外賣服務的種類也是非常齊全的,現(xiàn)在已知古代的外賣美食數(shù)量多達1000多種以上,有粥、面、飯、糕點、醬料、雞鴨魚肉、豬羊牛肉等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美食,大概除了冷飲和冰品不容易保存的外賣以外,其他街市上能夠買到的美食,都能通過外賣送到家中??芍^應有盡有。
古代外賣起源于宋代,大宋美食,簡直可以單拎出來做期“舌尖上的宋朝”。品類豐富是當時外賣的特點之一,和現(xiàn)在相比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了。而且宋代做生意十分講究誠信,外賣不滿意在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提供了投訴服務,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吳自牧《夢粱錄》等史料筆記明確記錄了,餐館提供“逐時施行索喚”、“咄嗟可辦”的外賣服務??梢姳彼瓮赓u行業(yè)體系的完善。清代的外賣體系更加完善,在外出游玩時一樣能享受外賣待遇,甚至酸梅湯,冰刨這樣不容易儲存的食品,也加入了外賣行列。
小小的外賣服務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繁華的宋朝,當時的古人過的生活并不比我們差,和我們的生活一樣便利,而且還比我們更有智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