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魏源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魏源是湖南邵陽人,出生時正好是清王朝時期,等他入仕時,時間已經(jīng)悄悄來到清末時期,對于清末時期的清政府,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那個時候慈禧當政,慈禧太后不斷向外國人妥協(xié),送出大量黃金,而大清奉行閉關鎖國,讓人們沒有辦法了解世界和其他國家,致使清朝能夠融入世界的機遇幾乎不存在,直到幾個具有先進新思想的讀書人出現(xiàn)。
道光年間,魏源和龔自珍兩個人科考落榜,于是兩人決定對一些書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在這個過程當中,魏源第一次意識到:他們所學的知識太過于狹窄。
道光11年,魏源親眼目睹了江華瑤民起義,這個時候的魏源,突然意識到:清朝吏治的腐敗已讓國家變得越來越不堪,必須另辟蹊徑。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林則徐(林則徐同樣被稱之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和林則徐的思想不謀而合,他決定幫助林則徐革新圖強,去接受新的知識,新的文化,讓大清的精神面貌變得不一樣,同時接受別國的文化和知識,加強國家的軍事建設,文化提升等等。
有了良師益友為緣,做起這些事情來就比較輕松,再加上自己求學的這些年,看著侵略者對清朝人民的侵略,激起了魏源對于外國侵略者的憤怒,激發(fā)了愛國主義思想。那個時候的魏源就意識到:要想改變目前的現(xiàn)狀,必須通過提升民眾的知識和文化去改變,要讓百姓們意識到,國家是需要保護的。
道光25年,魏源發(fā)憤圖強,終于考取進士,最后以高郵知府的身份,在地方傳達自己的思想主義,傳達精神文化。此外,他花費了很多時間,整理出了《海國圖志》一書。
在《海國圖志》當中,記錄了很多國外的地理、歷史、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豐富內容,同時他還提出了許多關于救國的新思想,比如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那句:“師夷長技以制夷”,即魏源主張:中國應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然后用來反制敵人(西方),此思想后來也成為了洋務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
也正是因為它整理出來的這一冊書籍,讓很多人開始意識到打開國門的必要性,認識到文化知識是需要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了解其他國家的情況和發(fā)展史,了解國外新技術的發(fā)展。
非??上У氖牵涸丛谀赀^六旬的時候,被人以延誤戰(zhàn)機,上告朝廷,最終被朝廷罷免了官職,雖不久后復職,但他深感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坎坷,對朝廷也喪失了信心,于是棄官而去遁入佛堂,并在佛堂當中寫了一本佛經(jīng),之后便離世了。
可惜,魏源生在了清末那個年代,當權者一味地向侵略者妥協(xié),并沒有鼓起勇氣保護這個國家。他們躲起來,享受著安逸,讓百姓去面對所有的戰(zhàn)爭,面對所有的炮火,甚至快要破國的時候,慈禧太后還沉浸于歌舞升平的世界里。
就算魏源他們很有本事,但是也是有心則無力。那些思想保守的保守派,他們掌握著大部分權力,他們不允許這些革新者們革新。
可嘆,這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直到年邁的時候,一直苦于沒有辦法將自己的思想發(fā)揚光大,最終被歷史的洪流掩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