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魏延被壓制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演義中,魏延為何“克隆”關羽
倘若說,諸葛亮是蜀漢“永駐豐碑”的話,那么魏延則就是,蜀漢一直流血的傷口了。尤其是經過過《三國演義》的渲染,就更加重了這種感覺。
那是赤壁之戰(zhàn)后,關羽來攻取長沙,遇到了硬茬子老將黃忠。兩人一番“武德爆棚”的切磋。黃忠馬失前蹄,關羽認為殺之不武,讓黃忠換馬再戰(zhàn)。隨后黃忠再戰(zhàn)關羽,施展百步穿楊的神射術,卻只射關羽頭盔。
雙方本是你死我活的仇敵,卻這么講武德,引起了長沙太守韓玄的猜忌,認為黃忠不忠,非要殺之。關鍵時刻魏延救黃忠殺韓玄,獻出長沙城投降了關羽。哪料諸葛亮來后,一見魏延就斷定“腦后有反骨”,非要殺魏延。在劉備和關羽的求情下,這才饒恕了魏延。
從此,魏延就被諸葛亮死死壓制住了。哪怕劉備死后,他成了諸葛亮的左膀右臂,但六出祁山,卻總干一些“誘敵深入”,假裝戰(zhàn)敗的活兒。好容易有個破郭淮的大功,卻也成了諸葛亮神機妙算。
以至于最后,諸葛亮在五丈原,七星燈續(xù)命時,魏延踢到主燈,導致諸葛亮續(xù)命失敗。于是諸葛亮臨死前遺計馬岱,認定魏延必反!故而在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后,馬岱一刀咔嚓掉了魏延。
就這樣,魏延在《三國演義》中的表演謝幕了。其舞臺的高光時刻,竟然是死前的那三聲“誰敢殺我”,妥妥成了滑稽劇——不過這卻反而產生出了一個疑問。
須知《三國演義》中的魏延,似乎是在“克隆”關羽的形象??次貉樱?“身長八尺,面如重棗”,倘若不說這是魏延,估計所有人必會認定是關二爺來了!但實則卻是“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
也就是說關羽和魏延的容貌,抽冷子看去就差胸前那“五柳長髯”了。那么為何《三國演義》要如此處理?須知,關羽是絕對正面主角之一,號稱“義絕”。筆者認為,大致有兩條原因。
其一,猶如騎白馬者,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龐統(tǒng)(落鳳坡騎白馬)一樣。紅臉雖代表著忠勇,但也非絕對!
白馬的盧,救劉備跳檀溪,卻“妨”死龐統(tǒng)。引申過來就是,紅臉關羽有多么義薄云天,另一位紅臉魏延,就有多反復無常,是一種突出主角光環(huán)的手段。尤其是魏延,紅臉反派最終造反,更突出紅臉主角關羽的忠誠。
其二,這就要涉及到正史中的魏延了。據《三國志》載,魏延 “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再看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關羽和魏延顯然都是一樣的脾氣和行為,故而《三國演義》中,兩人就都“面如重棗”,屬于“同質”之人!可謂前三國,蜀漢有義絕關羽,后三國卻出反賊魏延,蜀漢始于紅臉,又敗于紅臉!
二、正史中,諸葛亮壓制魏延嗎?
那么魏延真如《三國演義》所寫,總被諸葛亮壓制嗎?很可惜,正史中從未見到,相反諸葛亮對魏延卻是十分愛護!如,許多人都重視的官職上。
劉備死前,魏延的官職是“鎮(zhèn)北將軍”。但當諸葛亮準備北伐來到漢中后,魏延不但成了“丞相司馬”,還領“涼州刺史”。丞相司馬,這等于是進入了諸葛亮的核心圈子了,擁有實權!
涼州刺史,則屬于虛職,畢竟當時涼州在曹魏手中。
諸葛亮為何如此安排魏延?沒辦法,諸葛亮是丞相,如今為了北伐而來到漢中,魏延雖是漢中太守,但面對丞相只能交權吧!因此,諸葛亮一虛一實,給了魏延兩個官職。不恰當比喻就是,既加工資,又畫大餅!
后來北伐時,魏延便“總督前部”,這又是實權!等魏延大破郭淮后,立馬升任“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進封南鄭侯”。所以,魏延真正的升遷,是在諸葛亮手下時完成的,以至于魏延都擁有了“假節(jié)”權力。
這叫壓制嗎?完全是高看并重用的節(jié)奏!
諸葛亮能勉強談得上“壓制”魏延的,唯有他否認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過,這能算壓制嗎?對于諸葛亮來言,他之所以否認,是因為太過冒險。蜀漢弱,勝十次曹魏不見得能扭轉局面,但若輸一次,就有賠光老本的危險。
諸葛亮(蜀漢)是小本買賣,敢跟集團化大公司曹魏叫板,逼得曹魏只有招架之功,實屬“逆天”了。所以諸葛亮必須謹慎,不能豪賭!而魏延卻又是他手中的王牌之一,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諸葛亮敢讓魏延去冒這險嗎!
但可惜,諸葛亮如此用心良苦,卻沒換來魏延的理解,反而總是沒事就碎碎念:諸葛亮要是聽我計謀,早就在長安城里,吃著火鍋唱著歌了。于是魏延這句話,就成了許多人認為的,諸葛亮壓制魏延的實錘證據!
當然站在魏延角度去想,似是頗有道理。不過,若站在更高層面去觀察和分析,則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別再說諸葛亮壓制魏延了,這三大原因就注定了,魏延本事再大也沒用!
三、這三大原因注定結果
也許看完上面時,有人已經要提問了,既然魏延是諸葛亮手中王牌,不能去實施“子午谷奇謀”,搏命冒險,為何諸葛亮不派其他人去?
這就是第一個原因:誰認可魏延?
顯然劉備最認可魏延,打下漢中后舍張飛、趙云,火箭提升魏延為漢中太守,驚呆了所有人。除了劉備要培養(yǎng)新人,不能只靠關、張打天下的考慮外,更跟劉備的用人風格有關。
劉備最喜歡重用性格強勢的人,關羽、張飛、法正、魏延,都屬于這種性格很強勢者。卻最看不起嘴炮先生,比如許靖、馬謖等。這其實也是劉備敗亡原因之一,團隊人才有些單一了!
可惜被劉備喜歡和重用的這些位,在蜀漢是啥形象?關羽和張飛咱就不說了都明白。就說法正,一群人要扳倒他,逼得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出面,來維護法正,魏延就更別提了。
在劉備死后,有諸葛亮罩著。但蜀漢元老劉琰卻敢跳著腳罵魏延。諸葛亮為了維護魏延,寫信逼劉琰認錯!所以魏延是人人避之不及,劉備死后,除諸葛亮外,就沒人認可他!
如今,魏延提出了九死一生的“子午谷奇謀”,魏延不能去,別人誰會或說誰敢去?須知魏延“平日諸將素不同”。諸葛亮強行指派一位,先不說魏延的反應,就是被指派者,他必會百般推脫!因此哪怕魏延本事再大,如今卻被孤立于團隊中,只有阻力沒用助力,能有啥用?
第二個原因:能力承載不住“野心”。
本事大者,無不有雄心。一旦超越了自己的本事,不能承載了,那就會變成野心!魏延明顯就是這樣有“野心”者。
在蜀漢軍中,諸葛亮是老大,誰是老二?魏延認為,就是我!沒錯,這是魏延的本事造就的。當時姜維資歷差,還被諸葛亮培養(yǎng),自然是魏延了!但他卻“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意思就是說,魏延老早就開始準備接諸葛亮的班了,且還是公開的!干啥呢?他要繼續(xù)揍曹魏!
曹魏大軍之所以被蜀漢揍得不敢出來,是因司馬懿死死掐著諸葛亮糧草不濟的軟肋。更清楚,諸葛亮本事比自己大,在尋求決戰(zhàn),因此縮著。一旦沒了諸葛亮呢?再看司馬懿,立刻主動出擊,結果來了出“死諸葛嚇退活仲達”。
那么魏延能取代諸葛亮,去跟司馬懿過招嗎?再推崇魏延的人,恐怕也會搖頭,他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會把蜀漢軍士輸?shù)镁?。若你是諸葛亮或魏延的同事們,還敢不敢認同魏延接班?
所以,在打不過司馬懿的前提下,魏延本事再大也沒用!能力和本事,完全變成了“野心”。
第三個原因:眾矢之的的悲劇。
由前面兩個原因,就可以輕易推導出,魏延事實上已成了蜀漢的“眾矢之的”。這就是為何在諸葛亮死后,所有人都站在了楊儀身邊,抱團干掉魏延的原因。王平一嗓子喊散魏延手下大軍,馬岱追殺他于漢中,最后楊儀又誅殺他三族。
魏延反了嗎?沒有!若反叛了蜀漢,他跑漢中干啥去?但劉禪、蔣琬等卻非要認定魏延,就是謀反,哪怕心里明鏡一樣。不信看楊儀?按理說他干掉了反賊魏延,帶回來蜀漢大軍,功勞這么大應被重用吧,卻給了個虛職!等于變相否認了魏延謀反!
所以,當一個人成為眾矢之的后,本事再大也沒用!魏延就是這種情況。
冤?就只能冤下去,哪怕誰都明白他冤。哪怕不斷有后來人為其鳴冤,但也無法改變歷史了,只能任由后人評說,并起到一種警示作用。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