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孫資在曹魏的地位如何?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孫資(?-251年),字彥龍,太原郡中都縣(今山西省平遙縣)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臣。同郡人王允賞識其博學多才,舉薦他為縣令。曹操任司空時,曾征辟孫資為官,恰巧孫資的兄長為人害,他刺殺仇人后攜家眷避居他鄉(xiāng),不能赴任。后來,孫資在友人賈逵的勸說下出仕,歷任功曹、縣令,丞相府參軍等。因此,對于孫資來說,和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司馬懿等人一樣,都是曹操麾下的謀士。對于孫資這位謀士,雖然跟隨曹操的時間不長,卻獲得了荀彧的稱贊。
對此,尚書令荀彧曾贊嘆道:“北方承亂喪已久,謂其賢智零落,今日乃復見孫計吏乎!”不久,曹操上表任命孫資為尚書郎,但孫資以家境困難為由,回到河東郡。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建置官屬,孫資與沛郡人劉放一同擔任秘書郎,掌管機要文書, 被倚為左右和耳目。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進爵為魏王,孫資、劉放二人仍掌文書事務,后分別擔任右、左丞,負責朝廷尚書省日常事務。
一
具體來說,在曹操時期,孫資因為主要掌管文書等事務,所以在知名度上不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司馬懿等人。不過,在曹操去世后,孫資卻平步青云,越來越受到曹魏皇帝的倚重。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即改秘書省為中書省,因?qū)O資、劉放二人資歷相當,遂任劉放為中書監(jiān),孫資任中書令,孫資被賜爵關(guān)中侯。中書監(jiān)居中書令前,但中書監(jiān)、中書令地位同班,共同執(zhí)掌朝政,開中書省長官為宰相之先河。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中書省的發(fā)揚光大,已經(jīng)是隋唐時期了,也即當時實行了三省六部制。但是,實際上,早在三國時期,中書省就已經(jīng)參與朝廷事務的處理了。
黃初三年(222年),孫資進爵關(guān)內(nèi)侯。黃初六年(225年),吳國境內(nèi)彭綺舉兵叛亂,宣言替曹魏討伐吳國,有人提議趁機伐吳,孫資再次勸阻,認為彭綺造反,不會對吳國造成很大的危害。一年后,彭綺果然敗亡了。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孫資長期處理朝廷內(nèi)部的事務,但是,他的眼光卻沒有局限于朝廷內(nèi)部,而是對魏蜀吳三國的局勢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是頗有見地的。黃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繼位,孫、劉二人仍任中書令、中書監(jiān),權(quán)勢益重,倍受寵幸,先后加散騎常侍、侍中,孫資進爵樂陽亭侯。
二
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朝臣大臣多主張派兵征討。孫資以太祖(曹操)征張魯攻占城池不久失守為教訓,勸諫曹叡據(jù)險固守,使蜀漢軍徒耗兵力,曹叡納之。后蜀漢軍無功而退。太和二年(228年),烏丸校尉田豫討伐軻比能,擊破之后退回馬邑,軻比能率三萬騎兵包圍田豫。曹叡問計于孫資,孫資說:“上谷太守閻志是閻柔的弟弟,向來被軻比能歸信。發(fā)詔書命令閻志說服軻比能,不必勞師動眾自然可以解決。”曹叡從之,軻比能果然退兵放回田豫。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在曹操麾下沒有什么出彩的表現(xiàn),但是,就厚積薄發(fā)的孫資來說,卻在曹丕、曹叡時期展現(xiàn)出自己的謀略能力。
換而言之,孫資完全可以稱之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一流謀士。青龍元年(233年),孫資與劉放俱加侍中、光祿大夫。景初二年(238年),公孫淵復叛,魏軍大舉出兵,將其討滅。孫資參與謀略,以功進爵中都侯。在三國時期,文臣能夠獲得一個侯爵,自然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也即文臣缺乏武將才能擁有的戰(zhàn)功。不過,就孫資來說,卻一步一步成為曹魏的縣侯,這無疑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三
自黃初元年(220年)至景初二年(238年),孫資與劉放掌權(quán)幾近二十年,尤其是曹叡在位的十余年間,處理日常事務、出師用兵等大小事,都由他們二人親管。朝廷決議大事,也經(jīng)常讓他倆決斷是非,擇定而行。從這一角度來看,孫資和劉放,完全可以稱之為曹魏的宰相了。在曹魏歷史上,自曹丕繼位之后,就廢除了丞相這一官職,這是因為丞相的權(quán)力實在太大了。不過,盡管沒有人擔任丞相了,但是,丞相的部分權(quán)力,還是被孫資等人分擔了。公元238年,曹叡臥病在床,打算安排后事,想以燕王曹宇、領(lǐng)軍將軍夏侯獻、曹爽、頓騎校尉曹肇等宗室大臣輔政。如果這一計劃得到執(zhí)行的話,那么,司馬懿自然無緣托孤大臣的位置了,很可能就不會有高平陵之變了。
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孫資和劉放兩位大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也即他們改變了曹叡的托孤大臣安排。彼時,夏侯獻、曹肇對孫、劉二人長期執(zhí)掌大權(quán)早就心懷憤恨,所以,如果讓夏侯獻、曹肇等人成為托孤大臣的話,孫資和劉放都不會有什么好的下場。與此同時,曹叡準備讓曹宇以大將軍名義輔政,曹宇照例謙辭推讓,曹叡問進入臥室的孫資和劉放:“燕王應該如此嗎?”孫、劉二人回答:“燕王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才推辭?!蔽好鞯蹎枺骸安芩梢源娌苡顔?”孫、劉二人表示贊成,并且,二人接著又推薦司馬懿,也即認為應當讓司馬懿和曹爽共同擔任托孤大臣。
四
最后,在孫資、劉放的勸說下,曹叡聽從其建議,決定由曹爽、司馬懿輔政。但又認為曹爽軟弱,司馬懿陰狠,不放心把權(quán)力交給他們,下令停止先前所議之事。孫資、劉放再次見曹叡,力主下令維持原議。曹叡只得同意。二人要曹叡立刻下詔,曹叡推辭說:“我疲乏極了,不能寫字?!眲⒎潘熳プ〔軈钡氖?,勉強寫下詔書,于是出宮當眾公布,罷曹宇等人官職,并讓司馬懿和曹爽兩人進宮。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如果不是孫資、劉放的干涉,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應該就是曹宇、夏侯獻、曹爽、曹肇等宗室大臣。
對于這幾位曹魏宗室大臣,自然會力保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畢竟他們和曹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但是,因為孫資、劉放兩位大臣的干涉,最終的托孤大臣變成了司馬懿和曹爽,而缺乏經(jīng)驗的曹爽,自然無法憑借一己之力來對付司馬懿、。所以,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誅殺了曹爽,成功篡奪了曹魏大權(quán)。在高平陵之變后,司馬懿對孫資很倚重,請其官復原職。次年(250年),孫資再次遜位,加拜驃騎將軍,轉(zhuǎn)侍中。嘉平三年(251年),孫資去世,謚號貞侯。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