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的踢踏舞熱情奔放,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極其鮮明而富于變化,集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歌曲、舞蹈的精華于一身,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愛爾蘭的精神風貌。
有“愛爾蘭文化使者”之稱的大型舞劇《大河之舞》融合了愛爾蘭舞、踢踏舞、俄羅斯民間舞蹈和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等多種舞蹈形式。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廣泛好評,被稱為“世界第一踢踏舞”,是愛爾蘭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
《大河之舞》自1995年在都柏林首演以來,大河之舞已經(jīng):全球演出超過12000場。在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qū),2000多座劇院演出;超過2500萬觀眾現(xiàn)場觀看了大河之舞的演出,全球擁有27億的電視觀眾。巡回演出里程超過563000英里,相當于地球到月球的往返距離;榮獲格萊美“最佳音樂劇大獎”并在全球銷售出大河之舞的DVD1000萬張。共1200位舞者曾加入演出團,用過12000雙舞鞋,穿過9000套服裝,喝掉15萬加侖礦泉水。
在愛爾蘭的民間舞蹈中,吉格舞、里爾舞和號管舞最有代表性。吉格舞是一種輕快、活潑的快步舞蹈。
號管舞是水手跳的舞蹈,又稱水手舞。這兩類舞蹈的特點是穿木底鞋,用鞋底踏出復雜的節(jié)奏,又稱木鞋舞。舞者用腳擊踏時,上身和雙臂垂直不動,面無表情,速度很快,小腿靈活多變,腳下的動作和節(jié)奏不斷地即興發(fā)揮。單人的、雙人的、集體的形式都有。
在保持古風的費茲節(jié)期間,吟唱詩人、音樂家、舞蹈家和其他藝人在此期間舉行競賽,優(yōu)勝者獲獎。
19世紀愛爾蘭人把木鞋舞帶到美國,由美國黑人把它和西班牙的扎帕泰阿多以及黑人舞蹈的舞步和切分節(jié)奏結合在一起,加上身體和手臂的動作,創(chuàng)造出一種具有美國風格的踢踏舞。里爾舞是集體舞蹈,跳時呈圓形、方形或雙縱隊形,一對對舞者用滑步或拖步時時變換隊形和花樣。
英國民間舞蹈對歐洲和美洲的舞蹈有明顯的影響。鄉(xiāng)村舞在歐洲和美洲演化出許多變體,如法國的對舞卡德里爾、科蒂榮以及美國方舞等。
愛爾蘭最負盛名的傳統(tǒng)民間舞是《踏步舞》,它同傳統(tǒng)的《吉格舞》、《里爾舞》、《木屐舞》一道,被舞蹈史家認定為美國踢踏舞的源頭。
1994年,都柏林舉辦歐洲電視歌曲大獎賽時,特邀美籍愛爾蘭裔踢踏舞家M.弗拉特利領銜主演了他根據(jù)《踏步舞》素材創(chuàng)作的《大河之舞》,讓世界為之矚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世紀末以來在愛爾蘭這個以往根本沒有專業(yè)民間舞團的國度里,以踢踏舞風格為主的舞蹈綜藝節(jié)目舉辦了近200臺,把愛爾蘭的民族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愛爾蘭傳統(tǒng)《踏步舞》的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舞者們始終把兩臂低垂在身體的兩側,而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腿、腳的屈伸、前踢、抖動和跺踏之上,但在《大河之舞》中有明顯突破,吸引了追求“短、頻、快”節(jié)奏和“新、奇、特”審美的當代青年觀眾。
舞蹈中,舞者靠腿和腳的“踢”、“踏”與顫動去快速擊打地面,營造出震撼的視聽效果,而群舞的隊形則高度注重整齊劃一,給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愛爾蘭民間舞還有《蛋糕舞》等宴會舞蹈,《基奈》、《克羅納奇》等葬禮上表演的歌舞,《跳步吉格》、《雙人吉格》、《單人吉格》、《綠地吉格》、《祭祀吉格》等《吉格舞》的變種舞蹈,以及《里爾舞》的變種舞蹈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