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的崛起,以及登基之路可謂驚奇連連,是運氣太好,還是實力使然?可能二者皆有,但似乎跟西漢沒有多大關(guān)聯(lián),那為何英明如他,會選擇延用“漢”做國號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當然不是心血來潮的隨意決定,其有很深的含義在其中:
1、起兵之后,劉秀亮出了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的旗號,既然都公知天下了,自然不能忘祖吧。
2、王莽篡權(quán)實施新政,搞得天怒人怨,老百姓懷念漢朝時期的舊制度,恢復“漢”號,其實是讓百姓安心。
3、與劉秀爭天下的,不止王莽,還有打著西漢劉氏皇族后裔之人,恢復“漢”號,更顯得出身正統(tǒng),名正言順。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來說,自己建立的國家就像自己親生的兒子,取名是相當慎重的,何況是在中國歷史上能排進前五的光武帝呢,所以延用“漢”號是有大學問的。
劉秀的出身
根據(jù)劉秀的家譜記錄:他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家族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fā)一脈,因為“推恩令”的關(guān)系,祖先的爵位從王爵依次遞降,到他父親劉欽時,只能擔任一縣之縣令了。
公元前5年1月15日,這一天可了不得,劉秀在晚間出生,赤光照耀整個屋子不說,小院中還長出了三株植物,每株一根九穗,這真是“天降祥物”啊,因此,劉欽給這個剛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秀”。
可惜,好景不長。劉秀9歲時,父親劉欽病死。沒了生活來源的兄妹3人被叔父劉良收養(yǎng),成了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
如果,天下不亂,劉秀一生的愿望,就是做一個出色的農(nóng)夫,將來靠“農(nóng)把式”發(fā)家致富??墒牵觳凰烊嗽?,這天下還是亂了,對劉秀來說是苦惱,也是機遇!
起兵復漢
西漢哀帝死后,太后王政君之侄王莽把持朝政,后廢劉嬰,正式代漢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新政不切實際,鬧得天怒人怨,再加上水、旱天災不斷,老百姓哀鴻遍野、怨聲載道。因此,赤眉、綠林紛紛揭竿而起,就連世家大族也乘勢而起。
公元22年10月,劉秀與李軼等人從宛城起兵。雖然劉秀名義上是西漢皇族后裔,但歷經(jīng)西漢200余年的繁衍,那時像他一樣身份的人何止十萬、數(shù)十萬,他這一支還屬于遠支旁庶的一脈。
如果他自己不提起,也沒人會把他當皇族看。但為了聚攏義民,他起兵伊始還是打出了“復高祖之業(yè),定萬世之秋”的旗號。
昆陽之戰(zhàn)
“一戰(zhàn)摧大敵,頓使何宇平”,當時只是偏將軍的劉秀一戰(zhàn)而天下聞名,為他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chǔ)。
當時,新莽王朝的平叛大軍有四十三萬,號稱百萬,而綠林軍只有不到2萬人。面對如此懸殊的力量對比,又有誰能想到弱勢的劉秀能力挽狂瀾、大獲全勝呢?
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當然除了劉秀天才般的軍事指揮能力,老天爺也幫了大忙。史書記載,前天夜里,隕石墜落正好落到了王莽大營中,莽軍損失慘重,士氣大跌。
劉秀趁勢攻擊,大獲全勝。隨后狂風驟雨,導致河水暴漲,又淹死了莽軍數(shù)萬人。如果不是史書記載確有其事,誰會相信?
在此之前,王莽如同一個穿越者改革新政;那從此之后,劉秀就是位面之子所向披靡。
與更始帝決裂
在昆陽之戰(zhàn)后,劉秀的長兄劉縯被更始帝所殺。這對劉秀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雖然劉秀暫時只能隱忍負重,但二人決裂的種子已經(jīng)埋下。
說到更始帝劉玄,他也是漢景帝劉啟子,長沙定王劉發(fā)的后代,算起來還是劉秀的族兄。但面對皇權(quán)之爭,親兄弟還互相攻殺,何況以前連面都沒見的遠親呢?
在各地義軍的打擊下,新莽王朝很快覆滅,更始帝進入長安成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黃河以北也有未曾歸附,且勢力越來越大的赤眉軍、銅馬軍活躍。
劉秀就被更始帝派往河北平亂,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大戰(zhàn)后,劉秀迫降了數(shù)十萬銅馬農(nóng)民軍,實力大增,被尊稱為“銅馬帝”。
與此同時,劉秀也與更始帝徹底反目。公元25年6月,擁兵百萬的劉秀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 為表示自己“重興漢室”的決心,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后漢,后世稱為東漢。
在劉秀建國后,在河北、隴西、川蜀等地還有不少的割據(jù)勢力,劉秀登基后用了12年的時間才平定天下,使得中國再次大一統(tǒng)。
在此期間,因為劉秀延用“漢”號,既是繼承了先祖的血統(tǒng),也體現(xiàn)正統(tǒng)的地位,更是得到了不少的實際好處,往往漢軍兵鋒所至,民心立即歸附,可見“漢”號的影響力有多大。
- 0
-
掃一掃
復制下方鏈接,去粘貼給好友吧 https://hainanyfy.com/detail/216201.html-劉秀選擇延用“漢”來做國號,是心血來潮的隨意決定嗎? 復制鏈接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