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知秀網(wǎng)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豐臣秀吉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一切都是如果早知道。
如果織田信長早知道豐臣秀吉會摘取他的勝利果實,他還會留著豐臣秀吉嗎?
同樣的道理,如果豐臣秀吉早知道德川家康會滅了豐臣家,他會放過德川家康?
其實誰都是老狐貍,就看誰能夠笑到最后罷了。德川家康的確藏得夠深,但這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實力才行。
缺少耐心,顯然你就藏不住。缺少實力,即使藏住了,也改變不了什么。德川家康恰好具備這兩點,才讓他建立起了統(tǒng)治日本265年的德川幕府。
一、豐臣秀吉,在奪取織田家的權(quán)力時,可沒有手軟。
豐臣秀吉作為手下,的確是非常出色的。他對織田信長不僅忠心耿耿,而且他個人的戰(zhàn)斗能力也很強悍,逐漸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左膀右臂。
這就好比五代時期的柴榮和趙匡胤的關(guān)系,趙匡胤是昔日柴榮手下大將,深受柴榮賞識??墒堑鹊讲駱s去世以后,趙匡胤卻取代了老柴家,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
豐臣秀吉也是這么個情況,本能寺之變以后,織田信長被殺,織田信長的部下們,立刻分成了幾大派系。分別是:柴田勝家、織田信雄、織田信孝和豐臣秀吉。
其實織田信長指定的繼承人是他的嫡長子織田信忠,可惜這家伙在本能寺之變的時候自盡了。所以才有了各大勢力爭奪最高權(quán)力的情況。
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打算聯(lián)合德川家康一起對付豐臣秀吉,結(jié)果雙方打了很長時間,可以說不分勝負。遭到埋伏的豐臣秀吉,索性直接跑去把織田信雄給滅了,師出無名的德川家康只好選擇和豐臣秀吉達成和解。
織田信長的三子織田信孝,依靠柴田勝家合伙反對豐臣秀吉掌權(quán),因此雙方展開大戰(zhàn)。可惜柴田勝家實力不夠,被豐臣秀吉胖揍了一頓,織田信孝也就這么被殺了。
此外,織田信長的其他兒子,基本上都臣服于豐臣秀吉,甚至大部分都選擇改姓,跟著豐臣秀吉混了。
比如說織田信長的四男織田秀勝,被豐臣秀吉收為養(yǎng)子,改名羽柴秀勝。織田信長的六男織田信秀,早在本能寺之變后,就跟著豐臣秀吉混了,后來也被賜姓羽柴。同時被賜姓羽柴的還有織田信長的七男織田信高。
相對來說,豐臣秀吉對織田信長的后人,還是比較寬厚的。至少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但是這么做的前提是,織田家的所有權(quán)力,都被豐臣秀吉給奪取了。
要知道織田信長的兒子可不少,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出來做繼承人。可是偏偏最后權(quán)力落在了豐臣秀吉手里,這一切,德川家康都在暗處默默注視著。
二、德川家康可就沒有豐臣秀吉那么仁慈了。
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不是一類人,豐臣秀吉是泥腿子出身,靠自己的實力爬上來的。這過程異常艱難,也是他們家沒有深厚根基的原因。
可德川家康那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貴族后裔,他們家是三河國國人豪族松平氏。德川家康剛出生的時候,他老爹松平廣忠正處于兩難之地,到底是依附于今川義元還是織田信秀,他打不定主意,畢竟自身實力弱小,想要存活下來,選擇很重要。
可是不管投靠誰,送人質(zhì)過去是必要流程。所以松平廣忠便將剛剛5歲的嫡長子德川家康送到今川義元那兒做人質(zhì),結(jié)果半路卻被織田信秀的人給劫走了。
1年后,今川義元用織田信廣換回了德川家康,從此以后,德川家康就成了金川家的人質(zhì)。所以說德川家康的童年,一直都是在做人質(zhì)的過程中度過的,那日子是真的不好受。
此后德川家康依舊以老家的勢力作為基礎(chǔ),在三河國創(chuàng)建了屬于自己的基業(yè),正式統(tǒng)一了三河國。
強大以后的德川家康,選擇和織田信長結(jié)盟,從而滅掉了武田氏,也取得了織田信長的信任。等到豐臣秀吉奪取大權(quán)以后,德川家康又選擇依附于豐臣秀吉。
可以說,德川家康一直在一幫大佬的威脅下,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這些大佬一方面要重用德川家康,一方面又不得不防著德川家康。
或許是豐臣秀吉過于自信,他在征討朝鮮的時候,居然允許德川家族不用出兵。結(jié)果豐臣秀吉突然病逝,一切就不可收拾了。
德川家康通過幾次大戰(zhàn),擊敗了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從而奪取了最高權(quán)力。他對豐臣秀吉的后人可沒有心慈手軟,豐臣家的所有男丁全部誅殺,女子全部出嫁。
三、德川家康的依附,并不是投降。
其實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德川家康和一般的戰(zhàn)將是不一樣了,他是有強大的家族背景作為依靠的。不管是當初他老爹松平廣忠時期,還是他在位期間,投靠人家的時候,都保證了自身的獨立性。
這就是說,德川家康就跟三國時期的劉備一樣,屬于客將。他們體系內(nèi)部,有一套完整的統(tǒng)治系統(tǒng),所以是相對獨立的。
德川家康在投靠織田信長的時候,其實就相當于地方諸侯王一樣,不光不用交出土地,而且還得到了織田信長的賞賜。
同樣的道理,德川家康在投靠豐臣秀吉的時候,也保證了相對的獨立性,這才是后來德川家康發(fā)家致富的重要原因。
因此豐臣秀吉如果想要提前殺掉德川家康,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次選擇跟德川家康開戰(zhàn)。很顯然,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
總結(jié):妥協(xié)的統(tǒng)一,并不牢靠。
當初中原大戰(zhàn)的時候,馮玉祥和閻錫山,因為張學良入關(guān),所以不得不屈服于老蔣。那么問題來了,這就真正統(tǒng)一了嗎?顯然是沒有的。
東北系依舊是東北系,閻老西依舊可以不聽老蔣的調(diào)遣。這種妥協(xié)的統(tǒng)一,壓根就不牢靠。同樣的道理,豐臣秀吉在統(tǒng)一日本以后,迫使德川家康加入他的集團。
這種方式也不牢靠,只要對方還有足夠強大的實力,還保持著相對獨立性,那一定為后來的紛爭埋下了伏筆。這就是老蔣為啥時刻都想著壯大嫡系,搞垮旁系的原因。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