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吃飯的時候聊到一個問題,說的是“人性中的惡到底有多可怕"。生活即江湖,明暗幽深,勾心斗角,總有陽光所照射不到的地方。 一個朋友跟我們分享了他前段時間在飯店里遇到的一件事。
是一個熊孩子。
過年前樓下的火鍋店迎來了年末的生意高峰期,人來人往一片嘈雜。那熊孩子是跟隨家里人一起來的,一家人點了很多東西,圍起來,熱騰騰地吃。在他們側(cè)后方坐著的是兩個女孩,應該是很久不見的閨蜜,看起來也相談甚歡。
以上為故事的主人公和背景。
熊孩子吃了一會,天生好動,開始趁著大人干杯喝酒的時候在飯店里到到處亂跑。朋友說看到他把服務員給人倒好的茶水故意撞到了,大吼大叫,又趁亂踢其他人的桌腳。被人阿斥了也無所謂,人聲嘈雜,他就混在人群里,一副笑嘻嘻的模樣,大概是還想找些東西玩。
于是這個時候,他瞄上了在角落里相談甚歡的那兩位女孩。
其中一個女孩拿著手機,再給另外一個女孩看一些東西,兩個人都在笑。熊孩子就絕到那兩個女孩的桌底,一邊探頭看,一邊想要偷拿其中一個女孩放在桌角的手機。女孩子發(fā)現(xiàn)了 ,阻止了他,把手機收了起來。
熊孩子似乎很不斤心,跑回到一群家長的位置,拉著他老媽的衣角,指著兩個女孩說媽媽她們不給我玩手機。
熊孩子的媽媽一臉寵溺的模樣:哎呀,你就跟姐姐好好說,讓她借給你玩一下玩嘛。
于是小孩又跑過去,要拿手機玩。
女孩不給,小孩索性站到椅子上,往女孩的火鍋里吐了幾口口水。兩個女孩均嚇了一跳,把小孩子趕跑,又找店老板又找了小孩的父母。
結(jié)果小孩的父母甩下一句:小孩子嘛,不懂事啦,讓一讓不就好了 。
倒是店老板一臉歉意的模樣: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再給你們重新弄一鍋吧。
兩個女孩也不想追究,就說算了 ,換個湯鍋就行。
期間熊孩子一直躲在大人后面,兩只眼晴看向兩個女孩,一臉洋洋自得的模樣 。女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其中一個大概是去上廁所,當然不忘帶上手機。
這個時候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現(xiàn)了 。
熊孩子見到有機可趁,竟然趁所有人都不注意的時候,一瞬間竄到了離開那位女孩的座位上,只見他拎起滾燙的湯鍋,對著對面的女孩子劈頭蓋臉地淋了上去!
一瞬間,女孩尖叫,場面大亂!
剛上完廁所出來的那位女孩直接驚呆了 。
后來朋友因為跟店老板比較熟的緣故,打聽到了那位女孩的狀況。據(jù)說是半邊臉嚴重燙傷,一張臉蛋算是毀在那熊孩子手里了 。
人之初,性本惡。有時候真不是說說而已。 一個有力氣拎起湯鍋的小孩,起瑪己經(jīng)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可就算如此,僅僅是因為女孩不肯把手機讓給他玩,就直接讓人家付出了毀容的代價。
還是不可避免地想起了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的北京女孩事件。 說的是在等地鐵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媽媽帶著自家孩子站在一位女孩身邊。
女孩手里拿著鳴排,小孩想吃,女孩沒有給 ,結(jié)果就在地鐵來的前一面,小孩跑到那位女生身后,用力一推!差點把女孩推下地鐵!
還好當事人眼疾手快,抓住了女孩,才避免了一樁慘案發(fā)生??煞从^那位母親和孩子,她臉色微變,竟然一句道歉也未曾有,只管急匆匆拉著自己的孩子上了地鐵離開。
這樣的事情簡直數(shù)不甚數(shù)。
是因為他們分不清善與惡的界限嗎?
不是的。 他們往往是因為縱容,因為家長的溺愛而缺少管教,所以才肆無忌憚 ,無法無天。
看過一則新聞報道,說的是有兩個小男孩因為討厭班里的另外一個男生,他們約定好,要在第二天上學的時候?qū)⒛俏荒猩鷼⒌簟?/p>
結(jié)果兩個人第二天真的就拿著刀去了學校,將那位男生殺了 。殺了人之后他們沒有絲毫害怕,還絕到家里跟家人說自己殺了人。家長以為是開玩笑的,等警察找上門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事情已經(jīng)失去控制了 。 兩個孩子在被警察帶上車之后才猛然間發(fā)現(xiàn)事情超乎了自己想象,笑鬧喊叫,但已經(jīng)沒有任何作用 。
這就是縱容帶來的后果。
很多時候,小孩子的惡比成年人的惡要更讓人可怕。單純的惡意,只是出于報復性的惡意,甚至是因為好玩而去傷害無辜的人,有時候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放任他們成長,最終只會成為禍害社會的一份子。
熊孩子的罪惡源頭就是對孩子寵溺過度的熊家長。
不就是個孩子嗎?你跟他計較干什么?
你這個人怎么這樣,這么小氣吧啦的,讓一下小孩子唄。
這種無限制的級容,導致熊孩子無法無天,什么都不管,甚至因為一件小事而害人性命,種種罪行,皆出于此。
在知乎看到一個整治此類熊孩子的案例,簡直不要太爽:
說的是作者本人在茶樓打暑假工,有客人帶著孩子來打牌喝茶。期間熊孩子各種瘋跑,還跑到其他客人的房間吵鬧.跑到廚房弄臟一些菜等等。但是客人的孩子嘛,你又不能打罵。于是主人公就到了前臺給一群孩子點了很多飲料零食,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吃,安安靜靜地喝。
結(jié)果那天晚上,客人結(jié)賬,詫異地發(fā)現(xiàn)費用是平時的五倍。
于是當晚,茶樓里響起了孩子們慘烈而美麗的哭聲。
可這么長時間以來,我們看過整治熊孩子,對抗熊孩子的案例看了這么多,其實也沒有達到根治的目的。因為只要熊家長的存在,熊孩子就算受過一兩次教訓,時間長了依舊會卷土重來。
忽略孩子人性中的惡,放大孩子人性中的惡,這才是熊家長令人咬牙切齒的地方。
所以,在此也應該對各位熊家長們說一句:你家孩子熊,你家孩子不聽話 ,你家孩子出來害人,不止是他的錯,同時還是你的錯。
問題來了——
如何避免孩子變成“熊孩子”呢?
美國著名兒童問題治療師JennBerman根據(jù)理論和自己養(yǎng)育兩個孩子的經(jīng)驗,給出的十條建議:
1、真正傾聽孩子的聲音。用和孩子平等的身體語言(俯下身,平視孩子),關(guān)掉電腦電視手機,用心傾聽孩子的話,并透過孩子的只言片語來了解真正的需求。
2、尊重孩子的感情。傾聽孩子的描述,并將孩子你的理解表達出來:孩子是通過成人的反饋來了解感情和自己行為正確與否的。如果一個孩子的感情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正常釋放,就能更好地成長。
3、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孩子總是希望取得父母的認可的,即使有時候他們表現(xiàn)得好像專門和你作對,你也一定要明白這不是他們的本意。例如有時孩子不斷說臟話,其實是希望得到你的關(guān)注和回應:他們會認為如果不說臟話,你就不會第一時間跑到他們身邊去。
4、讓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如果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了解、關(guān)心和重視,他們就會更主動地學習、與人合作和關(guān)愛他人。大喊大叫、羞辱、傷害或者命令的方法,只能適得其反。
5、避免爭奪控制權(quán)。越是試圖控制孩子,越有可能與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雖然不主張讓孩子來制定規(guī)則,但建議父母使用一定的技巧和語言讓孩子一起來做事,而不是抵制你。孩子的突出特點之一,是渴望幫助和取悅爸媽,作為父母應該滿足孩子這種需求,并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
6、建立明確一致的行為準則。尊重孩子絕不是值沒有任何規(guī)則,相反,孩子是需要規(guī)則和限制的。在表達的時候,務必確定你能清楚地向孩子表達這些規(guī)則和限制的意義,不要進行空洞的威脅:孩子們往往在不斷觀察父母是否真的會監(jiān)督他們按規(guī)矩行事。
7、言傳身教。禮貌言行是逐步形成的,這需要孩子能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高的要求。只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潛移默化。
8、認識到你所使用的語言的力量。父母必須謹慎措辭,尤其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就事論事地敘述你的看法和期望,而不是打罵、不雅昵稱、不恰當?shù)陌劵蛘呱w棺定論的判斷。
9、給孩子留出過渡的時間。孩子有自己的活動節(jié)奏,并且比成人的節(jié)奏慢得多。因此,如果希望孩子進行下一項活動,需要提前告知他,耐心地提醒幾次,并且可以使用一些固定的程序。例如要把孩子從游樂園帶走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你們編的“再見歌”,從而幫助孩子實現(xiàn)心理上的過渡。
10、恰當?shù)貙⒆诱f“不”。不縱容孩子的重要法則之一,就是學會對孩說“不”。但是,需要以恰當?shù)胤绞秸f“不”。你可以告訴孩子,他還能做什么;試著告訴他不希望他這么做的原因;分散注意力;給出另一種替代方案;提供兩個你能接受的選擇;闡明規(guī)則;推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幽默地化解孩子的問題;認可隱藏在孩子未被滿足的請求下真實的愿望。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