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就給大家?guī)碓B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三國三大戰(zhàn)役”中最早的一場,爆發(fā)于曹操、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zhàn)可謂是決定北方局勢重要戰(zhàn)役。對于此戰(zhàn),諸葛亮曾在草廬之中為劉備分析道:“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币簿褪钦f,在他看來袁紹雖然實力更加強大,但卻因為人謀不當(dāng)而輸給了曹操。
誠然,相比于十分重視部下意見的曹操,袁紹為人剛愎自用,往往不愿意采納逆耳忠言。舉例來說,袁紹帳下的田豐、沮授兩位優(yōu)秀謀士就因為進諫方式太過剛直而沒能得到重用。那么,如果當(dāng)初袁紹能夠采納田豐、沮授的建議,是不是就能夠贏下至關(guān)重要的官渡之戰(zhàn),擊敗老對手曹操,從而一統(tǒng)北方呢?
田豐、沮授都是河北人士,也都曾輔佐過冀州牧韓馥,并且郁郁不得志。袁紹成為新任冀州牧后聽聞了這二人的名聲,便以很高的禮遇將他們邀請進了自己的帳中。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成功奪取青州、并州和幽州,成為了真正的河北霸主,然而,從此之后志得意滿的袁紹便開始不再重視他們的進諫,這為其日后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興平二年(195),漢獻帝流亡到河?xùn)|一帶,沮授敏銳地察覺到漢帝的重要性,于是提出迎奉獻帝到鄴城,從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袁紹卻被淳于瓊等人說服,擔(dān)心漢帝的到來會導(dǎo)致自己束手束腳,因此沒有采納此計。結(jié)果,漢帝被曹操迎奉到了許昌,而袁紹則錯失了借天子威信向全國發(fā)號施令的絕佳機會。
建安五年(200),劉備與曹操撕破臉皮,引得后者發(fā)兵討伐。此時,田豐提出趁機襲取曹操后方的計策,但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了。等到曹操擊敗劉備后,袁紹才終于打算出兵南下,但此時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時機。因此,田豐、沮授二人都提出了厲兵秣馬與曹操相持,輔以精銳騎兵襲擾的方案。
遺憾的是,袁紹不但沒有采納田豐和沮授提出的上策,還將前者監(jiān)禁,后者削權(quán),并且一意孤行向南進軍,與曹操在官渡展開大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后,袁紹派大將顏良獨自率軍攻打白馬,而沮授見狀則表示顏良雖勇猛,但不能獨當(dāng)一面。對此,袁紹沒有聽從,結(jié)果顏良果然被關(guān)羽輕松斬殺,這打亂了袁軍的部署,也讓袁紹變得更加暴躁和偏執(zhí)。
見袁紹已經(jīng)聽不進勸諫,沮授干脆稱病閉門不出,只不過當(dāng)袁紹派淳于瓊運送糧草時,他還是沒忍住地建議袁紹再派一支部隊援護,防止曹操搶糧。毫無疑問,袁紹又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結(jié)果淳于瓊押送糧草到烏巢時被曹軍襲擊,原本因糧草已盡差點就要退兵的曹軍士氣大振,而袁軍則同時失去了大量糧草,以及張郃、高覽兩位大將。
很快,曹軍便順勢大敗袁軍,而沮授則因來不及隨軍渡過黃河而被俘。見到沮授,曹操高興地表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比欢绱瞬槐辉B重用的沮授卻寧死不降,甚至最終還因為密謀回到袁紹身邊而被誅殺。而另外一邊,逃回河北的袁紹聽信讒言,將田豐也給殺了。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田豐、沮授二人確實是為袁紹提出了許多明智的計策,只不過袁紹并沒有采納。如果袁紹一開始就聽從沮授的建議將漢獻帝迎到鄴城,那么首先來說袁紹就能擁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yōu)勢,可以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討伐”曹操。
其次,當(dāng)曹操和劉備激戰(zhàn)之時,如果袁紹能夠依田豐之計果斷出兵,甚至有希望一舉將曹操攻滅。即使不能,也至少可以擴張領(lǐng)地、收編人口,增強自己在黃河南部的勢力。退一步來說,就算袁紹沒有趁機出兵,只要能好好發(fā)展河北、偶爾派出精騎南下襲擾阻礙曹操發(fā)展,也可以逐漸建立起優(yōu)勢。
再退一步,就算袁紹還是無腦發(fā)動了官渡之戰(zhàn),但只要能按照沮授所說的那樣不單獨委派顏良、淳于瓊,就不會損失大將、糧草被燒。如果烏巢不被曹軍襲取,那么本就糧草耗盡的曹操基本也只有退兵一個選擇了。如此看來,但凡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中多信任沮授一些,也不會那么狼狽地遭遇大敗。
總的來說,如果袁紹一開始就能采納田豐和沮授的建議,那么一統(tǒng)北方的人或許真的可能是他。畢竟,就連曹操都親口承認道:“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即使不能全盤接受,倘若袁紹能夠稍微聽從二人的想法,也不會導(dǎo)致官渡慘敗。如此看來,袁紹能夠因為一系列錯誤失去發(fā)展壯大、擊敗曹操的良機,或許真的是上天注定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