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讓知秀網(wǎng)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
封是祭天,禪是祭地,封禪是古代君主祭祀天地的典禮。
在五岳之中就有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比泰山海拔高,但古人還是堅持認(rèn)為泰山是群山之首,是天下最高的山。
這是因為古人沒有科學(xué)測量海拔的方法,而泰山的周圍是一望無際且地勢平坦的華東平原,以華中平原的角度觀測,泰山的確顯得高聳雄偉。
例如李斯的《諫逐客書》就有一句:“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p>
例如莊子的《逍遙游》就有一句:“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边@是用高大的泰山來形容鵬的背有多大。
可見在古人心中,泰山和“高大”是劃等號的。
現(xiàn)代人的祭天表演
古人認(rèn)為,天空是高不可及,泰山作為天下最高山,與天空最接近,所以在這里祭天最為合適??鬃釉唬骸疤熳鸬乇?,乾坤定矣。”祭天當(dāng)然是封禪典禮最重要的一環(huán),只要祭天的位置選好了,祭地的位置將就一點也無所謂。所以古代的君王一般在泰山祭天,在泰山周圍的梁父祭地。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自以為功勞超越了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他認(rèn)為,自己能建立如此的豐功偉業(yè),離不開上天幫助。秦能統(tǒng)一天下,就是因為上天把“天命”賜給了秦!
為了答謝上天,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的第二年,在泰山舉行封禪。
方士們的“成仙之道”里也有一條:在泰山舉行封禪,就可以長生不死,甚至能飛升成仙。傳說上古時代,黃帝在首山開采出銅礦,用來煉鑄了一口大鼎,然后帶著鼎在泰山封禪。封禪典禮舉行時,天上出現(xiàn)了一條巨龍。它降落在地,黃帝帶著70多名親信騎上龍背,龍就帶著一行人飛上天空。又有數(shù)百名在場的人抓住龍須,也想一同飛升,可是在半空中,龍須斷裂,這些人又都掉了下來。黃帝飛升后,子民們對他念念不忘,就葬下了黃帝的衣冠,是為黃帝陵。
如何封禪?
封禪典禮是從上古時代傳下來的,到了秦朝時期,由于時代太過久遠,封禪典禮的具體事宜早就無人能知了。
魯國的儒家文化十分發(fā)達,有很多博覽群書的學(xué)者。秦始皇就征調(diào)魯國的儒生們商議封禪典禮的禮儀,可是儒生們的議論都不相同,又都認(rèn)為自己的意見才是對的。
有人說:“上泰山前要在道路上鋪滿干草,車輪不能傷到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上山先清掃場地,然后再進行祭祀,草席要用農(nóng)作物的桿編織成的?!?/p>
總之,能給出具體意見的人,其建議都很難實行。其他人又各持己見,秦始皇認(rèn)為這些儒生實際上什么也不懂,就不采取他們的建議,要按自己的想法搞。
秦始皇封禪典禮的記載也只有這一句了:
先令人清理好道路,參加封禪的人先在泰山封天,后在梁父山禪地。
史書說,秦始皇令隨從人員嚴(yán)格保密此事,所以封禪典禮的過程沒能記載下來,只知道秦始皇用的禮儀,是太祝祭祀上帝的禮儀。
為何要保密?
封禪不是能招來神仙嗎,舉行封禪后不是能長生不死嗎?
秦始皇讓人保密,莫非是封禪過程中發(fā)生了靈異事件?
據(jù)我的分析,原因應(yīng)該不在此。
秦始皇之所以令人保密,是因為他羞于讓后人議論此事。
就算封禪成功真的能招來鬼神……秦始皇封禪時,由于不知道到底該用什么樣的禮儀,就干脆采用了祭祀上帝的禮儀,可是祭祀上帝的禮儀能跟祭祀天地的禮儀相同嗎?就算封禪真的能招來鬼神,你禮儀都用錯了,鬼神能來見你嗎?
就像你用粘蜻蜓的蜘蛛網(wǎng)去捕鳥,能成功嗎?
而且世上本就沒有所謂的鬼神,所以據(jù)我判斷,秦始皇封禪時,是一無所獲的(指沒發(fā)生他想要發(fā)生的靈異事件)。
根據(jù)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黃帝封禪后有神龍落下,那是因為黃帝的封禪是得到天地的認(rèn)可的。上古時代還有別的部落首領(lǐng)也舉行過封禪,但招來的不是神龍,而是兇狠的怪物,那是因為天地覺得他不配舉行封禪,所以派怪物下凡來懲罰他和他的子民。
但是秦始皇明顯啥都沒招來,如果他讓史官把過程記載了下來,后人一讀,然后再那他封禪的事情和上古人封禪的事情做對比……秦始皇的形象是不是就要被拉低了?
別人好歹招來了怪物,你卻啥都沒招來……
后來,漢武帝也在泰山封禪,他同樣是讓隨從保密過程。
可能漢武帝之前還對秦始皇讓人保密的事有所不解,現(xiàn)在他可能就明白秦始皇為何要那么做了。
但漢武帝的封禪也有“成就”:漢武帝在泰山上祭天時,地位稍低的群臣只能在山下等候,他們“都聽見”山上有一群人高喊“萬歲”。等漢武帝一行人下來的時候,山下等候的人向他們詢問“有人喊萬歲之事”,一行人也是一臉懵逼,然后大家才知道發(fā)生了靈異事件!
可見漢武帝的群臣,是要比秦始皇的群臣更懂做人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