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整個天下,都歸皇帝一人所有,在臣民眼中,皇帝便是天下最為富有之人,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歷史之上的窮人皇帝并非少數(shù),東漢時期的劉秀、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以及明朝的崇禎皇帝皆為代表,其中又以崇禎最為經(jīng)典,此人連衣服破了都不舍得換,還因為窮無力支撐軍餉導致了亡國。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在位期間,明朝有多窮?從趙士錦所寫的《甲申紀事》及《北歸記》之中便可看出。《甲申紀事》中寫道“新庫間斷二千三百余金。老庫間斷貯籍沒史家資,金帶犀杯衣服之類,只千余金;沅為予言,此項已準作鞏駙馬家公主造墳之用,待他具領(lǐng)狀來,即應發(fā)去。外只要錦衣衛(wèi)解來加納校尉銀六百兩,寶元局易錢銀三百兩,貯書辦處,為守城之用?!倍侗睔w記》中,趙士錦慨嘆:“國家之貧至此!”由此可見,明朝之窮至此。
雖明朝如此之窮,但不可否認的是,崇禎倒是個不錯的皇帝,上朝之后,勤勉朝政,鏟除奸臣魏忠賢,重用賢良之人。但無奈遇上小冰河時期,再加上崇禎是個不會制衡群臣之人。
據(jù)說,在明朝滅亡之前,為了籌集軍餉,崇禎曾經(jīng)低三下氣地求群臣募捐,但無人響應,每個人只是捐三五百兩意思意思,即使是周皇后的父親也只是在崇禎再三請求下,才捐銀達到一萬兩,可謂是杯水車薪,群臣如此,也難怪明朝會滅亡。
不過有意思的是,明朝國庫雖窮,但崇禎本人卻有著不錯的小金庫,趙士錦在他的《甲申紀事》一書中說:“賊載往陜西金銀錠上有歷年字號,聞自萬歷八年以后,解內(nèi)庫銀尚未動也。銀尚存三千余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
所謂的內(nèi)庫銀,便是崇禎的小金庫,此中銀兩達到了三千多萬,這也難怪,群臣之中無人愿意捐款,皇帝尚且摳門至此,國風如此,又怎么能期待群臣之中,有慷慨之人的存在?
試想一下,倘若崇禎拿出這筆錢來充公,并用于軍費與李自成抗爭到底,那么,或許明朝就不會如此之快滅亡,或許,挺過了小冰河時期,崇禎真的可以為明朝帶來“中興之治”,完成他一生的夢想。
但假設(shè)畢竟是不成立的,崇禎最終畢竟沒有選擇將自己的銀兩用于國家,而明朝的滅亡也已成定局,只能說勤儉慣了的崇禎,最終在其摳門的本性之上栽了一個很大的跟頭。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