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小編為大家?guī)砉糯拿\極其悲慘!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納妾又稱“娶妾”、“填房”。“妾”字為會意字。從辛,從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而有罪之人及淪為奴隸,可見,“妾”一開始就是非常卑微的。在中國古代,存在“一夫一妻多妾制”或“納妾制”,但是,平民大多數(shù)都是“一夫一妻”制。
如今,中國法律實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是,回到古代就不一樣了,有錢的男子三妻四妾屬于正常現(xiàn)象。當然,“正妻”一般只有一個,剩下的都是“妾”,那么,古代男子真的可以隨便納妾嗎?具體有沒有什么標準呢?納妾后,妾的社會地位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談到“妾”這一類女子,最早出現(xiàn)的時間,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而且,隨著封建階級制度的發(fā)展,男子關于“妾”的選擇更加嚴格規(guī)范,而“妾”的從屬地位也更加固定。直到封建帝制被推翻,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之后,納妾便開始受到了大家的鄙視和譴責,因此,人們才逐漸摒棄了納妾制度。
在中國古代,關于“妾”的稱謂有很多,比如:側室,姨太太等等。這類女子相當于和男子達成了一種婚姻契約,和正妻有所不同。
那么,歷史上哪一類人納妾最多呢?當然是皇帝。
《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
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
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
龐大的后宮就是赤裸裸的證明,比如:當年的秦始皇,在滅了六國后,便在六國之中挑選了上千佳麗,收入到了自己的阿房宮之中。其實,這個數(shù)量已經夠多了,但是,后來的漢元帝,他的后宮佳麗竟然高達三千多人,再到晉元帝,后宮甚至達到了上萬人之多。
不過,歷史上“妾”的數(shù)量,最多的保持者卻是唐明皇李隆基,他的后宮佳麗甚至達到了四萬之眾。
難道各朝各代后宮佳麗的數(shù)量只增不減嗎?
當然不是,到了宋朝之后,由于帝王變得不再貪淫好色,反而比以前的帝王更加殷勤務實,于是,后宮佳麗的數(shù)量開始逐步減少。比如:明朝的明熹宗招選了五千名女子進宮面試,但最終經過層層挑選后,僅留下了五十名女子納為了嬪妃。而這,便是數(shù)量減少的最好證明。
當然,納妾不僅僅是皇帝的專屬權力,在民間,納妾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熟悉的著名詩人李白,也是妻妾成群。據(jù)記載,由于他自身性情豪放,好酒好色,以至于,他曾四次娶妻,妾的數(shù)量更是難以估計。不僅僅是李白,中國歷史上很多著名的詩人、文士都是妻妾成群。
讓人驚訝的是,在明朝時期關于納妾還有著特別的規(guī)定:“如果四十歲以上還沒有子嗣的就必須納妾?!币驗椋恍⒂腥裏o后為大,延續(xù)香火是歷代人們遵循的古訓,當然,這個規(guī)定也給很多人提供了納妾的便利,讓納妾成為了堂而皇之的行為。
納妾也是要花錢的,一般選擇納妾的都是那種有錢的大戶人家或者是官宦之家。如果,是窮苦百姓,連自己都養(yǎng)活不起,還有什么錢財納妾呢?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納妾可以說是少數(shù)人的權力。
然而,納妾和娶妻是不一樣的,它稱不上是一種正式的婚姻,妾也不屬于男方的正式配偶,即便如此,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首先,則是說媒人在兩人中間說和,談妥后,雙方最終簽訂契約,相當于一種買賣契約。所以說,自古以來,妾在中國的地位都是非常低賤的。
一般來說,在家庭里,妻子和妾的責任都是伺候丈夫,為其生兒育女。但是,妾在家庭之中的地位,卻是卑微的,很多關于家族的事議,妾都無權參與。這樣一來,妾就顯得更像一個外人,哪怕自己親生的孩子出生之后,也只能認正妻為親娘,自己則為姨娘,還得稱自己的兒女為少爺、小姐。
甚至于,在李氏朝鮮的時候,庶出的子女更是需要把父親、嫡母和嫡出的兄弟姊妹視為主人侍奉。說到底,妾的身份就是奴隸,伺候丈夫,生孩子的工具。不管丈夫如何打罵,哪怕把自己賣了都只能認命。但是,正妻在家庭中卻可以隨意使喚妾,而妾是不可以冒犯正妻的,否則,與冒犯丈夫同罪。
直到中國近代,哪怕是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依舊承認納妾的合法性。
比如:當時的袁世凱,自己就有一妻九妾。在國民黨的法律里,有這樣的解釋:“納妾不屬于婚姻,所以,不等同于重婚?!本褪沁@樣的法律依據(jù),讓很多人肆無忌憚的娶姨太太進門,更是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社會風氣。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地區(qū)將納妾的多少,看成是一種財富權力的象征,互相攀比。
放到現(xiàn)代社會來說,納妾就是一種極其惡劣的行為,而且,對于廣大女性來說也是極其不公平的。試想一下,在古代,有多少女子的一生都毀在了這種封建制度之下。
其實,納妾的形成,也是一種原始社會形態(tài)下轉化而來的產物。
由于,原始社會男子外出狩獵獲得食物,女子在家駐守。在食物拿回來后,也是男子先吃飽后才讓女子享用。后來,封建制度的出現(xiàn),更是讓這樣的不公平待遇更加制度化、規(guī)范化,同時,這也符合時代的需要。最終,這種持續(xù)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現(xiàn)象,才在新中國成立后徹底滅亡。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