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知秀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門閥士族與皇權之間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沒錯,北周、隋朝、唐朝,以及西魏、北魏之間,都存在或遠或近的血緣關系。北魏末期,隨著皇權的凋零,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后來被權臣高歡把持,并被高氏篡位,建立北齊。西魏被八柱國控制,進入從西魏到北周、隋、唐四朝之間的更替。
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皇族血緣關系圖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朝之間的血緣關系
我們看一張圖,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四朝皇室之間的血脈關系。
1.宇文泰殺女婿元欽,從西魏奪權,由其侄宇文護擁立宇文覺建立北周;
2.楊堅殺外孫宇文闡,從北周奪權建立隋朝;
3.李淵起兵,從表兄楊廣手中奪取政權,建立唐朝;
4.楊堅女兒楊麗華,嫁周宣帝宇文赟;
5.李世民娶表叔楊廣的女兒;
6.獨孤信三女,分別為三朝皇后;
7.北周第一位皇帝宇文覺的母親是北魏孝武帝元修的妹妹。
宇文覺
皇權面前無親情,每一朝的皇位,都是從姻親手中奪過來。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氣,皇帝多累,自有親家主動分擔,呵呵!
四朝更替中隱藏的機密
四朝更替,讓我們想起一個詞:外戚!沒錯,他們都是以外戚的身份,取代了原有的政權。不過,歷史為何不提“外戚”這個詞了呢?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外戚篡國歷史上發(fā)生過,但很罕見,為何這個時期集中爆發(fā),成了流行病?難道這個時期的外戚變異成“外星物種”了?
是的,變異了!除了外戚身份,他們還有一個更牛的名頭:八柱國!
宇文泰
八柱國是西魏時期的八位軍事寡頭,他們分別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
隨著西晉的滅亡,和北魏的興起,原來的關中門閥士族,如王、庾、桓、謝這些傳統(tǒng)的貴族,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取而代之的是靠軍功興起的新門閥集團,八柱國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四朝的更替,其實就是以外戚為首的八柱國門閥勢力,共同把持朝政,架空皇權,并在復雜的利益斗爭中,推動皇權更替的一段歷史。
相對于兩漢時期的外戚政治,這個時期的外戚政治實力更強,利益集團化,關系也更復雜,對皇權的威脅性也更大。
西魏從立國之初,皇權就被宇文泰把持,元寶炬及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傀儡。北周建立后命運也一樣,前期大權被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把持,后期楊堅跳出來??梢哉f,西魏和北周兩朝,就是個君位虛設的朝代。
楊堅
門閥士族集團的高潮與最后輝煌
西魏和北周,是門閥勢力的高潮期,史學家對這個集團,還特地起了個專有名詞:關隴集團。
從西魏建立,到隋朝建立的這五十年之間,北朝關隴集團就是一個神級存在,讓南朝傳統(tǒng)的門閥集團們都自愧不如。五十年在歷史長河就是曇花一現(xiàn),強大的關隴集團又為何沒落了呢?
這就要從隋文帝楊堅談起。
前面我們講過,西魏和北周是“虛君”朝代,八柱國的利益平衡,導致了改朝換代,比如隋朝的誕生,就是在大肆誅殺宇文氏基礎上,取得了元氏、宇文氏、李氏和獨孤氏等眾多關隴集團門閥的支持,才實現(xiàn)了改朝換代。
很顯然,坐上皇位之前的楊堅,視關隴集團為政治盟友,坐上皇位后的楊堅,就會視他們?yōu)楸仨毘舻恼?
獨孤信
隋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去鮮卑化,改官制為五省六部制,廢九品中正制為科舉制,等等。這些看似波瀾不驚的舉措,其背后其實都是對關隴門閥集團的屠刀。
去鮮卑化針就是孤立鮮卑族門閥集團,五省六部制就是削弱門閥勢力對朝政的左右,科舉制就是廢除門閥集團的特權,以新士族階層對抗門閥集團。
包括隋煬帝興建大運河,其政治目的就是將經濟中心移出關中,以擺脫關隴門閥集團的控制!
楊家父子的舉動,無疑觸動了關隴集團的核心利益,隋朝末年的動亂,就有關隴集團的煽風點火,李淵登基稱帝,也離不開老把戲——關隴集團重新選定利益代言人,拋棄楊氏!
不過,對關隴集團來說,李唐建立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屁股決定腦袋,坐上皇位的李氏,同樣面臨著楊家父子一樣的思考角度——干掉關隴集團!
李淵
就這樣,關隴集團歷經隋朝和唐初的不斷打壓,逐步日暮西山。尤其是唐高宗李治,在女強人武則天的幫助下,將關隴門閥勢力幾乎打壓殆盡。
從此,皇權再也不受門閥集團這頭大老虎的左右!
綜述
從血緣關系上看,西魏、北周、隋、唐四朝都是“一家人”,不應該相煎相殘。不過,除了血緣關系,更重要的是他們存在政治利益關系,復雜的利益關系,讓濃濃的血親,瞬間淡如水!
而歷史的步伐,卻踩著他們的血痕,邁入一個更公平的,以平民士族階層與皇權共治天下的新紀元!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