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一般人都知道做和尚有五戒: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其中之一就是淫戒,所以佛教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是不能結婚的。但是,佛教傳入日本,“五戒”不靈了,日本和尚不僅結婚,還能喝酒和大魚大肉。
那么日本和尚為什么可以結婚生子呢?梳理佛教在日本的發(fā)展史,主要以下三個原因:
一、出家動機不純,沒有對佛教戒律的敬畏
公元6世紀,佛教傳到日本,日本民眾紛紛皈依道佛祖門下,你不要以為日本人有慧根,實則是因為國家政策的鼓勵。
在日本“大化改新”時期,當時稅率很高,老百姓壓力很大,而敬崇佛教的推古天皇曾經(jīng)下令僧人可以免稅,這樣一來,覺悟不高的日本老百姓很多就出家了。
以至于數(shù)年后日本出現(xiàn)了“僧尼半天下”的奇觀??吹竭@里你就明白了,一開始很多日本人出家動機就不純,只是為了躲稅,自然也對佛教的戒律沒所敬畏,所以他們喝酒吃肉,結婚生孩子,甚至僧尼混宿就見怪不怪了。
二、凈土真宗的創(chuàng)立:
禪宗和凈土宗傳入日本后,日本對佛教的“五戒”采取的是嚴格遵守的態(tài)度。但是,日本后來派生出一個“凈土真宗”,就徹底放開了和尚不許結婚的戒律。 “凈土真宗”開山法師是鐮倉時期的親鸞上人。
親鸞上人,出生于官家豪族,但因當時時局動蕩,戰(zhàn)亂頻繁,9歲的親鸞就被送進了京都青蓮院,成為了一名小沙彌。
據(jù)說,親鸞在29歲時,于一次參禪中,突然眼前出現(xiàn)了日本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君主,化身成救世菩薩的圣德太子的形象。
據(jù)說圣德太子給親鸞留言說親鸞上人因為前世的因果報應,會跟現(xiàn)世跟女人在一起。
聽到圣德太子的話,親鸞與當時日本宰相的女兒結了婚。后來,因為凈土宗受到了當時本土宗教勢力的打壓,親鸞被判流放至新潟,并被迫還俗。
在新潟,親鸞又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親鸞雖然過著流放的生活,但一直沒有停止布道。
親鸞死后,他的小女兒覺信尼根據(jù)父親的思想創(chuàng)立了“凈土真宗”,而由開山祖師傳下來的“結婚帶妻”制度,也延續(xù)下來。
三、日本政府為扶持神道教,法令壞佛法:
明治新政府上臺后,極力扶持本土的神道教,打壓佛教。1872年,明治新政府頒布了《肉食妻帶解禁令》,宣布“僧人今后無論蓄發(fā)、娶妻、生子、食酒肉,皆聽從自便”。
為了鞏固《肉食妻帶的解禁》法令,明治政府規(guī)定僧侶可以繼承,如果僧人破戒生子,其子可繼承父業(yè)成為職業(yè)僧侶。
雖然日本佛教界一開始對這一法令很是抵觸,但是缺少了國家法制的強制性約束,很多不自律的僧侶都開始娶妻生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而這也成為日本和尚的一個奇特的標志。當然,在日本也不乏堅持自我修行,堅守五戒的僧侶。
小結:
佛教源于印度,但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佛教的教義傳到了中國,也和中國傳統(tǒng)儒道文化結合,形成了中國的佛教。而傳到日本,則形成了日本佛教當前的這一狀況。
相比于島國的佛教,我們中國的佛教雖然也有這樣那樣問題,但相對來說還是清凈并恪守傳統(tǒng)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