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慘敗之后,曹操不得已匆匆逃竄,后方敵兵不斷追趕,他往華容道跑去。在電視劇里頭的演繹是,曹操接連大笑了三回,都笑周瑜和劉備無謀,一回烏林小道,一回葫蘆谷口,再一回就是華容道,然而一笑笑出了趙云,二笑笑出了張飛,三笑就笑出了關羽,一二次,他有許褚,徐晃拼死護住他才得以逃脫,第三次,徐晃,許褚已是筋疲力竭,加上這邊是關羽,再戰(zhàn)根本沒有勝算,所以曹操大打感情牌,關羽又是一個極重情義的人,在曹操的苦苦勸說之下,關羽實在受不了。他無視諸葛亮的軍事命令,放走了曹操。然而,我們都知道這是諸葛亮的意圖,他這樣做,又有什么好處呢?
諸葛亮的這一打算,不僅讓關羽還了這份情誼,而且讓自己的計謀可以順利施展,一石二鳥。不得不說諸葛亮真的很聰明,他很有長遠的眼光,能想到以后會發(fā)生的事情,避免那些事情干擾自己的計劃,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果諸葛亮把曹操殺死在華容道,諸葛亮為了接下來的計劃,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諸葛亮心中一衡量,就做出了最優(yōu)的選擇,接過關羽的軍令狀派他去鎮(zhèn)守華容道。
其次曹操不能死,雖說魏蜀吳爭霸,那么曹操死了不是更好么?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假如曹操死了,那么就只會讓東吳一家獨大。此時的劉備還沒有建立屬于自己的諸侯國,這時候的東吳肯定會一統(tǒng)天下,成為天下霸主。一統(tǒng)天下之后,也就沒有蜀漢什么事了。憑借當時蜀漢的兵馬,根本抵擋不了東吳的進攻,僅憑這一點,華容道必須放掉曹操。
再者諸葛亮夜間觀察天象,曹操的命運不應停歇,既然命運不應停歇,也知道曹操的性情和關羽的恩情,預計他不會忍心殺死曹操,所以為什么不給關羽這個人的關系,作為一個機會報答曹操,諸葛亮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就是想讓關羽總覺得我欠諸葛亮一輩子。將來諸葛亮做決定的時候,關羽會支持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