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天文學的事情,接下來跟著知秀網小編一起欣賞。
在小說或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古代高人通過“夜觀天象”,來預知未來(尤其是軍國大事)的情節(jié)。那么,古人所謂“夜觀天象”,究竟是在觀察什么呢?還是說那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迷信活動?
從古人的角度看,那肯定是一件非常嚴肅、重大的事情。信仰“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中國古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而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當然,這里的人主要是指受天命、治天下者,而不是普通老百姓。
從上古時代直至清朝,國家都專門設有觀測天象的機構,例如《尚書·堯典》就記載,帝堯任命羲和等“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周禮》也記載了朝廷設馮相氏、保章氏等官職,“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后世則演變?yōu)椤疤肪帧?、“司天監(jiān)”、“欽天監(jiān)”等機構,以承擔觀測天象、頒布歷法的重任。
而且,在古代,觀測天象的知識基本都是被官方壟斷的。歷朝歷代都明令禁止民間私習天文,尤其在立國之初,禁令更嚴。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曾頒布禁令:欽天監(jiān)的人員“永不許遷動,子孫只習學天文歷算,不許習他業(yè);其不習學者,發(fā)南海充軍?!?《大明會典》)就是為了防止觀天之術泄露到民間。
那么,古代負責觀測天象的這些機構,日常都要觀察些什么呢?根據古代天文文獻記載,其觀測天象的具體內容涵蓋極廣,包括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二十八宿等恒星、彗星、流星、以及我們今天已經不知其所指的所謂“瑞星”和“妖星”,此外,還包括云、氣、虹、風、雷、霧、霜、雪等天氣現象。
其中,每一項的觀測又涵蓋很多細節(jié)內容,我們僅以月亮為例,來簡單了解一下。有關月亮的觀測內容就包括:
月食;月亮運行至二十八宿中的哪一宿時發(fā)生了月食(“蝕列宿占”);月亮與五大行星中的哪一星處于同一宿時發(fā)生了月食(“月蝕五星”)……
月亮的運行速度及黃緯變化;月亮的明暗、變色、暈、芒、白天出現、當盈不盈、當虧不虧等種種現象……
月亮接近或掩食二十八宿中的哪一宿(“月犯列宿”);月亮接近或掩食二十八宿之外的星官(“月犯中外星官”)……
這些天象都具有不同的意義,可以作相應的解讀。由此也就不難想見,古代欽天監(jiān)等機構要觀測的天象之多、之復雜。
通過如此龐雜的天象來預測軍國大事,如何取舍、平衡和解讀呢?古人并沒有留下這方面的具體方法,從史籍中相關的記載來看,基本都是就事論事,沒有定法,只要在天文星占理論中能找到依據就行。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比較統(tǒng)一的觀念和程式,比如彗星出現往往被認為是不祥之兆;“五星聚舍”(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中一個小范圍內)通常被視為改朝換代的征兆;“熒惑守心”(火星在心宿內發(fā)生“留”的現象)也往往被視為極大的兇兆;等等。
在古代,由于天象觀測主要是為政治服務的,所以也常常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有時甚至會為了政治需要而捏造天象。例如漢成帝的丞相翟方進,就是因為一次謊報的“熒惑守心”天象,而被逼自殺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