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補牙猝死?網(wǎng)上看到一位寶媽哭訴,3歲的鵬鵬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因為齲齒的問題,需要補牙。但補牙期間,鵬鵬突然胸悶氣短、心跳呼吸驟停,最后搶救無效身亡。補牙真的可能導(dǎo)致死亡嗎?
醫(yī)院聲稱操作流程沒有違規(guī),家屬表示孩子沒有其他疾病,不過是補了兩顆齲齒,何以致死?
無奈,最后只好選擇尸檢。尸檢報告法醫(yī)介紹的那一段,我是攥著拳頭強忍著看完的:首先,他的嘴唇是紫紺的。然后,他的尸斑比較多、比較重。而且,10個指頭的甲床是紫紺的。不敢想象孩子臨終前有多痛苦。最終尸檢顯示,要了孩子命的,居然是一個棉球。
我前后帶CC補過兩次牙,所以非常清楚,補牙的時候需要把棉球塞進牙齒和嘴唇之間隔濕。很可能當(dāng)時鵬鵬害怕、哭鬧、不配合,在掙扎過程中棉球無意掉進或吸入氣道里,而大夫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導(dǎo)致鵬鵬發(fā)生窒息后沒有及時正確采取對應(yīng)的急救措施,最終死亡。
我知道在長假前夕發(fā)這樣一個消息顯得有點沉重。
但是,但凡安全相關(guān),我都忍不住多啰嗦幾句,又恰逢長假,本來就是各種意外的高發(fā)期。
既然說道氣管異物,就先說一些常見的導(dǎo)致氣管異物的食物。
容易發(fā)生氣道異物的黑名單
▌堅果類食物
堅果類體積較小,如果沒有咀嚼充分就吞咽下去,容易嗆入氣管。、
如果給寶寶食用,建議將堅果搗碎或碾磨成粉末狀。
▌果凍
果凍非常光滑容易一口吞食,一旦發(fā)生誤吸,是氣道異物搶救中難度最高的。
▌橡皮糖
出門在外,難免帶些糖果以備關(guān)鍵時刻安撫一下哭鬧的寶寶,但是橡皮糖、口香糖這類因為過韌不易咀嚼,也容易導(dǎo)致氣道異物,大塊的硬糖也不合適給寶寶食用。
▌?wù)承赃^大食物
湯圓、年糕、花生醬等粘性過大的食物也非常危險,容易粘在喉嚨口,上不得也下不得,不適合寶寶食用。
▌小巧的水果
有些水果小巧圓形有核,如桂圓,葡萄,櫻桃等,容易一口吞食,對于比較小的寶寶,不建議直接食用,建議去核后果肉分成小塊,再給寶寶。
▌長纖維的蔬菜
長纖維的蔬菜,需要切成小顆粒或者小段,否則也會容易卡喉。
▌長面條、粉絲
孩子喜歡用吸食的方式吃面條和粉絲,那樣很容易噎到,所以最好切成小段。
特別提醒:
1歲以內(nèi)的寶寶,正是好奇心重、行動力也不弱的階段。
他們不能像更大的孩子一樣分得清什么該吃什么不該吃,拿到什么都可能往嘴里放。
如果是外出或者去親朋好友家,一定要看護好,你不知道周遭陌生的環(huán)境里,哪個硬幣、紐扣、電池、螺絲等小物品就是致命的危險物。
另外,車輛行駛途中尤其不要讓寶寶吃這類高危食物,突然地急剎非常容易導(dǎo)致氣管異物。
說到吃,也順便說一下外出聚餐。
關(guān)于外出聚餐
長假期間有些媽媽會帶著孩子跟親朋好友聚餐,但是帶著孩子,在哪吃、吃什么以及孩子要坐哪,就得格外注意一些了。
前兩天有媽媽給我發(fā)來一個視頻:
這是在一家普通的火鍋店,兩個大人帶著一個小孩等上菜,這時候服務(wù)員端著鍋走了過來,沒想到腳底忽然打滑,一鍋熱湯直接撲向坐在上菜位的孩子,可以看見鍋里湯水的熱氣,一下子洶涌而出。
所有的意外,都發(fā)生在“想不到”之中。
但是為了孩子咱們還是要盡可能的多想到一些。
選擇一家相對安全的餐廳,以及一個安全的座位,是我們可以想到的!
像火鍋燒烤這種店,帶孩子不要首選,滾燙的湯料、竹簽都是安全隱患。
另外,一定要讓孩子坐在遠(yuǎn)離上菜的位置,坐餐椅前先檢查餐椅大小是否合適,系好安全帶,避免翻出的危險。
千萬別大意,有次帶CC吃飯,鄰桌的寶寶直接從餐椅腿部的位置漏下去了,因為她家里的餐椅襠部是有擋板的,餐廳的沒有,媽媽也沒有注意到。
所以,對很多潛在的危險不要想當(dāng)然。
十一假期,不管是家里蹲,還是出去浪,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囑托就是安全——出行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財產(chǎn)安全。
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地方,都應(yīng)該提起十二分的注意。
也有一些攜寶寶出行的必備藥品:包括退熱類、外傷消毒類、腹瀉類、燒燙傷類。都是精簡的不能再精簡之后必須要帶的藥物。
給孩子做好“以防萬一”的準(zhǔn)備,當(dāng)意外來臨時,讓自己有應(yīng)急的能力,是每一個做父母的義務(wù)。
而C爸跟C媽還是要像上學(xué)時候的輔導(dǎo)員一樣,每次臨放假都忍不住啰嗦:沒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