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可能只是青春期孩子身體上的變化。可是,在這個身體劇烈改變的同時,事實上還有一個更快速、更劇烈的變化,發(fā)生在青少年的大腦。
但我常形容,青春期的大腦,就像個正在大翻修的房子:他們腦袋很忙、身體很忙、功課也很忙,但我們卻常因為他們的身體開始長得像大人模樣,而期待他們要知書達禮、要認真讀書、要行為要端莊。這就好像我們走進重新裝潢的屋子,人家亂七八糟非常忙碌,你卻跑過去跟屋主要茶、要水、要招待、要禮貌。在青少年身心最忙碌、混亂的時候,我們?nèi)籼岢鲞^多的要求與期待,對孩子來說,他真的做不到。
如何替身體和大腦都在“施工中”的青少年選書?
特征 1. 性生理發(fā)展的速度跑在腦袋前面
對策:多提供孩子優(yōu)質(zhì)愛情讀本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性的發(fā)展會跑在腦袋發(fā)展的前面。有些初中生長得很大只,但心智卻非常幼稚。所以你會看到,孩子的身體開始發(fā)育、有性欲的感覺;可是跟他們討論起愛情、價值或思考時,又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想法其實非常幼稚。
因為性生理的發(fā)育,他會優(yōu)先關心該如何處理自己切身的變化。比方說小男生有天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半夜起來夢遺,他該怎么處理?之后他開始有性欲,有一派父母可能會說,孩子你可以了解去探索自己的性傾向,但可能也有另一派的父母會認為,孩子你要珍惜自己的身體與婚姻,不要跟人家亂來。
從13歲發(fā)育開始到30歲結婚,我們有教他該怎么處理自己的性欲嗎?假設你要他守貞、希望自己不要這么年輕就當奶奶,你有沒有告訴他,這17年時間該怎么辦?根本沒有人在管?。?/p>
像這些細微的事情,其實是孩子每天要面對,但從來沒有人把它當一回事。觀察目前坊間的相關閱讀素材,我覺得都很不貼近孩子真正切身的需求。比如說,孩子怎么去看待自己的身體?性別教育怎么去談?對于性欲、愛情跟婚姻所持的態(tài)度等等,適合的閱讀文本很不足。
面對青少年,我很強烈建議應該多給一些關于愛情的讀本。雖然我知道許多師長并不推薦,如果這個時候,你禁止他看愛情小說,他可能接觸到就是很通俗的、低層次的愛情素材,他的認知或許僅僅來自電視劇、電影、網(wǎng)絡或小說,但如果他所看所讀的內(nèi)容,提供的愛情層次,都是只有某一種水平,那他這一生的愛情層次,不會超越這個水平;若他們有機會,能接觸到類似大水不能淹沒、眾火無法熄滅等高質(zhì)量情感的作品,那么所謂偉大美麗的深刻愛情,才有機會在他內(nèi)心慢慢生成與茁壯。
特征 2. 說不出復雜情緒
對策:好故事有助把感覺說出口
我也建議,多給青少年接觸與情緒表達、社會人際相處相關的作品。
當問青少年“你有什么感覺”時,他們的回答常不脫“很爽”或“很不爽”兩種。其中有沒有并存的情緒?有沒有對立的情緒?有沒有什么情緒的轉折的變化?他若沒有充分察覺,沒有辦法充分表述,整個情緒就會處于一種朦朧的狀態(tài)。
如何讓朦朧的情緒感受,用語言清楚準確的表達出來,是閱讀可以幫忙的地方。除了怎樣適切表達外,學習不要亂表達,也是青少年社會情緒與人際上必須學習的功課。
比方說,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覺得父母好偉大,但進入青少年后,會突然覺得大人很虛偽,他開始發(fā)現(xiàn)父母會講一套做一套。父母可能說鄰居的不是,但出門見了那位鄰居,卻又笑容滿面熱情招呼。
孩子是否能先往上一個層次到對人情世故的理解,再提升一個層次到對他人處境的理解。他如果能夠這樣往上轉,這個孩子就會慢慢變成熟;但若他不能往上轉,一直停留在“這個世界很虛偽”的層次,我們就會培養(yǎng)出一批憤世嫉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的公民。
特征 3. 我是獨特的存在
對策:認知轉型,喜愛科幻、穿越情節(jié)
青少年大腦在改組,這時他會有一種從絕對、一元、直線思考,轉向相對、多元、批判思考的狀況。他的腦部開始成熟,有自我監(jiān)控能力,整個形式運思的能力出來之后,他的思考會轉型。他們開始喜歡看那種比較復雜的,什么柯南之類的、怪異的、有的沒有的推理。
有沒有聽過“中二病”?這是形容他們認定自己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必然存在著與真實世界并不完全相同的另一個世界存在,只有我能夠感知道那個世界。
為什么青少年很能夠接受動漫中異次元、穿越到另外一個世界?這是他這個時期發(fā)展上很重要的思考特征。他這個階段的發(fā)展,如果得到充分的支持,到青少年階段結束,照理說慢慢就會消失。但若他一直沒得到充分支持,老是被否定,長大之后,這個行為很可能會持續(xù)而成為缺乏現(xiàn)實感的成人。
最近有部很紅的電影《你的名字》,在日本創(chuàng)下票房直逼宮崎駿影片的紀錄。這部片子最特別之處,在于它的觀影族群非常集中在青少年。分析個中原因,恰好切中了上述我們提到的這些元素。
這片子談到友誼、青春的悸動、對性的好奇與期待、對愛情的感覺與想法等。譬如,透過主角每天摸自己咪咪,細致描繪青少年對身體變化產(chǎn)生的好奇,且它不同于一般于言情小說,還有更深刻、長遠的愛情層次;再者,青少年那種喜歡活在自己世界、尋求自我滿足的獨特言行,在電影里被充分展現(xiàn)。電影最后,主角救了五百位村民,讓主角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基于對某種正向價值的肯定,我其實可以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大家談少年閱讀,至少應該要了解他們喜歡什么、想看什么。然而,若從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的脈絡來看,我們的出版市場對青少年閱讀的支應,其實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