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上》共二十八章。十八章講“易子而教”的道理,因為父親教子會傷感情,這是應當極力避免的。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八節(jié)
【原文】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1矣?!蜃咏涛乙哉?,夫子未出于正也?!瘎t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2焉?!?/p>
【譯文】
公孫丑問:“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呢?”孟子答道:“由于情勢行不通。教育一定要講正理,用正理講不通,跟著就要發(fā)怒。一發(fā)怒,就反而造成了傷害?!埠⒆訒f:〕‘您用正理教我,可是您的行為卻不出于正理?!@樣,父子間就互相傷害了。父子間互傷感情,這是大壞事。古時候交換小孩來教育,使父子之間不因追求善而互相責備。追求善而互相責備,就會產(chǎn)生隔閡;父子之間生出隔閡,沒有比這更不祥的了?!?/p>
【注釋】
(1)夷:傷。
(2)祥: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