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喊了刀下留人,劊子手就真的停下來了嗎?下面知秀網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這個只是影視劇的效果嗎?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有這樣的場景,那么是否和電視劇里一樣,在有人高喊刀下留人!四個字之后就真的會停下來行刑呢?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來講一講,談一談。一個人在古代如果已經被定了什么罪,那就是定型了。很難被更改的,不然的話,皇上的金口玉言,官場的威嚴就很難建立。
古代的人們很了解這個規(guī)則,在被定死罪之后幾乎就是難以再翻牌的。只有一個朝代是比較特殊的,那就是宋代,看過宋代的相關電視劇的,清楚地記得有一部叫做《大宋提刑官》的,專門是講大宋朝的相關律法犯罪的。他們這一朝代的法律制度比較完善而嚴格,有很規(guī)整的有條理性的程序,犯人還可以像今天一樣申請再次重審。對于有冤提供了證據(jù)的,立刻停止施刑。
比如在宋太宗年間,就有一名寡婦在開封府告自己的繼子曾經用毒謀害她,這里的官衙們竟然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被告抓去,在獄中被嚴刑拷打,就是不是自己做的也被屈打成招。寡婦最后死了,開封府的人繼續(xù)審理此案,被翻案后就更加的撲朔迷離,最后上交到最高管理衙門時,驚動了上面的宋太宗,宋太宗命人仔細考究后覺得這案件不是那么簡單,而且這繼子根本就不像是會做出這種事的人,于是就免去了他的刑罰。
所以說,喊“刀下留人”的,在宋朝這種比較保護人權的社會是很有可能是真的,而根據(jù)實際的調查,在史料中的確是有這樣的規(guī)定的,宋朝律法規(guī)定:“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本褪钦f,在死刑犯臨行刑之前,只要喊出了自己的冤屈,那就一定要停下來叫他具體的述說自己哪里有冤。明清之后也沿襲了這個規(guī)則,而且更加以升級與完善。
“刀下留人”在宋朝完全是可行的原因,不僅是律法做了完善,而且更多是因為朝中有大批的清官,大宋提刑官就是專為人伸冤,還有包拯更是頭上有神明,不放過任何的冤假錯案。還有更多的清官和好官都是宋朝出了名的,名垂千史。古代行刑的時候,臺下大叫一聲“刀下留人”,為啥就停下來了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