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代藩王們都喜歡為先帝守靈呢?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封建社會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男尊女卑成了當時的社會共識。達官貴人們通??梢匀⑷匏逆?,尤其是皇帝三宮六院養(yǎng)了很多嬪妃,這些嬪妃的重要職能就是為皇家延續(xù)血脈。因此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有些甚至能生養(yǎng)幾十個孩子。
這樣就存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在老皇帝駕崩之后,由誰來接替自己的皇位,成了令所有的皇帝都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有時候甚至還引發(fā)爭奪皇權的內斗,讓兄弟手足相互殘殺,甚至還引發(fā)流血戰(zhàn)爭。
經過激烈斗爭,最終只有一個皇子能夠勝出,對于一些仁義的新皇帝來講,可能會給那些兄弟們很好的出路和安排,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都保持了高度的戒心,以防止自己那些兄弟積攢實力,重新向自己發(fā)起進攻。
因此很多皇子們在爭奪皇帝寶座失敗之后,有些選擇低調行事,安心的做著自己的王爺,享受著榮華富貴。然而有些人卻特別喜歡去為先帝守靈。這就很難讓人理解,在我們看來,守靈是一件非??菰锏墓ぷ?,為什么那些皇子藩王們卻爭相去為先帝守靈呢?
這還要從明朝朱元璋時期說起。朱元璋作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草根皇帝,憑著自己的努力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開創(chuàng)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社會得到快速發(fā)展,四方安定。然而到此晚年時,卻突然發(fā)生了一次意外。
他非??粗氐奶訁s突然去世了。太子去世了,就必須另外物色一個接班人。不知朱元璋是如何考慮的,竟然選定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來繼承自己的皇位。朱元璋的這一決定是很難服眾的,他自己也深深知道這一點,因此在他駕崩之前給自己的這個皇孫鋪好了路。
朱元璋去世之前下了一道遺詔,不允許各地藩王們趕回來參加他的葬禮,而且還為皇孫清除了很多反對他的勢力,目的就是讓朱允炆順利登基,確保安全穩(wěn)定。
然而剛剛登上皇位的朱允炆,卻依然對那些駐守在各地的藩王們不放心,為了維護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他在一些大臣的建議之下,竟然開始了削藩工作。這無疑嚴重觸動了那些藩王的利益。
在年輕的朱允炆眼里,自己大權在握,完全有實力推進削藩工作,可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雄韜大略卻很快遭遇了強烈反抗。尤其是兵權在握的朱棣直接發(fā)動了兵變,向皇城發(fā)起了全面進攻。
早在朱元璋時期,朱棣就是一個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他有很多忠誠于自己的將領。朱允炆雖然手中掌握著很多兵力,但朱棣南征北戰(zhàn),作戰(zhàn)經驗非常豐富,朱允炆是不可能打過朱棣的,經過幾個月的戰(zhàn)斗,朱棣成功把朱允炆趕下了臺,奪取皇位。
登上皇位之后,朱棣先是清除了之前和他作對的那些朝廷大臣。然后繼續(xù)推行朱允炆沒有執(zhí)行完的削藩政策,因為他自己當上皇上之后才發(fā)現(xiàn)朱允炆的削藩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各地反藩王大多手握兵權,而且都有自己的獨立王國,有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
如果這些藩王繼續(xù)存在,那么將是自己皇位的永遠威脅。因此,朱棣采取了更為激進的削藩策略,讓所有藩王交出兵權,而且不允許從事經商貿易,他們日常所需要的開銷也由朝廷統(tǒng)一撥付。
但朱棣卻承諾各地藩王,讓他們的王位得以世襲,這一舉措極大的安撫了藩王。朱棣這樣的舉措是能夠被藩王接受的,他們所付出的代價,那就是失去了自由。
因為為了監(jiān)視那些藩王,朱棣設置了東廠特務機構,后來又出現(xiàn)了西廠,那些太監(jiān)們散布在社會各個角落里,隨時向皇帝提供藩王的種種動向。
如此一來,那些藩王們幾乎失去了自由,整日過的也膽戰(zhàn)心驚,甚至連外出游玩一次都不敢輕舉妄動,唯恐出現(xiàn)什么紕漏引起皇帝的懷疑,這時候沒有任何實權的他們毫無反抗之力,只能老老實實的接受朱棣的監(jiān)視。
因此當時很多藩王都熱衷于為先帝守靈,雖然日子過得艱苦一些,但是卻不用時刻受到監(jiān)視。關鍵是還能落得好名聲,而且自己的福利待遇絲毫不會少,相信換做你,你也會喜歡這樣的工作。
為先帝守靈的工作,一直延續(xù)到后來的清朝。因為在清朝,很多皇子皇孫們爭權奪利同樣也很激烈,很多人在權力斗爭中頭破血流,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那些幸存下來的皇子皇孫同樣每日過的膽戰(zhàn)心驚,因此為先帝守靈成了他們最佳選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