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號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別號即空觀主人,行十九,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織里鎮(zhèn)晟舍)人。明代文學家、小說家和雕版印書家。十八歲補廩膳生,后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被農(nóng)民起義軍圍困于房村,率眾抵抗,嘔血而死。 其著作《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與同時期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代表。那么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凌濛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生平
幼年家世
萬歷八年五月初七日(1580年6月18日),凌濛初出生于浙江湖州府烏程縣東晟舍鋪(今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zhèn))。祖父凌約言,嘉靖庚子舉人,仕至南京刑部員外郎,已卒九年。父凌迪知,嘉靖丙辰進士,時年五十二。嫡母包氏,已卒六年。生母蔣氏,時年二十一。長兄湛初,已卒七年。仲兄潤初,已卒十一年。三兄涵初,時年二十二。凌濛初的這三位兄長均為包氏所出。
萬歷九年(1581年),凌濛初兩歲。是年,弟浚初生。
萬歷十九年(1591年),凌濛初十二歲。入學?!秳e駕初成公墓志銘》云:“十二游泮宮。”
讀書交游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凌濛初十八歲。補廩膳生?!秳e駕初成公墓志銘》云:“十八補廩餼?!?/p>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凌濛初二十一歲。是年十二月初五,其父凌迪知去世,年七十二。同郡進士朱國禎前來吊唁。
萬歷三十年(1602年),凌濛初二十三歲。是年,凌濛初與寓居杭州的嘉興文人馮夢禎結(jié)為親家,并把女兒許配給了馮夢禎的孫子馮延生。十一月初八,馮夢禎前來晟舍下聘,凌濛初邀請布衣詩人、“苕溪四子”之一的表舅吳允兆作陪,并請呂三班作戲,演《香囊記》。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凌濛初二十四歲。正月二十五日,馮夢禎至德清山中祭掃,凌濛初、宋宗獻、張髯君等聞訊,從湖州前來拜訪,聚飲聊談至二更。次日,四人同游湖州菁山,邂逅守庵上人。二月,凌濛初與馮夢禎、復元上人、宋宗獻等游蘇州,四人聯(lián)舟以行,作詩論文。馮夢禎為凌濛初所獲元版《景德傳燈錄》作跋,并為之評點《東坡禪喜集》與《山谷禪喜集》。八月初五,凌濛初前往杭州拜訪馮夢禎,恰好復元上人亦在。是年,王穉登游湖州,在涵初、濛初、浚初三兄弟的盛情邀請下,扶病重游凌家且適園。是年,兄涵初卒,年四十五。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凌濛初二十五歲。是年,凌濛初上書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的劉曰寧,“一時公卿無不知有凌十九者”。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凌濛初二十六歲。是年六月,妻沈氏生下長子琛。九月,生母蔣氏卒于南京。十月,凌濛初奉柩歸里。馮夢禎聞訃,前來晟舍吊唁。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凌濛初二十七歲。是年,凌濛初與時任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的父執(zhí)朱國禎訂交。表舅吳允兆來南京凌濛初寓所,二人促膝長談,賞玩圖書,凌濛初請吳允兆為自己的戲曲撰寫序言。同年,凌濛初的第一部學術(shù)著作《后漢書纂》在南京由周氏刊刻行世,并特請父執(zhí)王穉登作序,得到了王的盛贊。從這一年開始,凌濛初長期寓居南京。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凌濛初二十九歲。大約是年,凌濛初把自己的五種劇作寄給戲曲家湯顯祖,湯顯祖在回信中贊賞道:“緩隱濃淡,大合家門。至于才情,爛熳陸離,嘆時道古,可笑可悲,定時名手?!?湯顯祖《答凌初成》)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凌濛初三十歲。三月至七月間,凌濛初在南京珍珠橋寓所接待了前來拜訪的袁中道。秋冬間,凌濛初與朱無瑕、鐘惺、林古度、韓上桂、潘之恒等人在秦淮河畔結(jié)社吟詩。
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凌濛初三十七歲。十二月,妾卓氏生下次子葆。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凌濛初四十歲。八月,妾卓氏生下三子楚。
天啟元年(1621年),凌濛初四十二歲。是年,凌濛初用套版刻成《東坡禪喜集》與《山谷禪喜集》,并請陳繼儒為《東坡禪喜集》作序。
天啟二年(1622年),凌濛初四十三歲。是年秋,凌濛初學術(shù)著作《詩逆》刊行,書后附有《詩經(jīng)人物考》一篇。是書由凌瑞森等參訂,凌濛初自序。
天啟三年(1623年),凌濛初四十四歲。四月,赴京謁選,時朱國禎拜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也離鄉(xiāng)赴京,因招凌濛初同舟,“訪以經(jīng)濟之術(shù)”。六月,二人抵達北京。
天啟四年(1624年),凌濛初四十五歲。淹留京城。是年重陽日,與茅維、譚元春、葛一龍、王家彥、周永年、程道壽、張爾葆等人,共集歌妓郝月娟邸所,飲酒賦詩。
刻書作曲
天啟六年(1626年),凌濛初四十七歲。他的《虬髯翁》等十三個雜劇、《喬合衫襟記》等三個傳奇以及南曲選本《南音三籟》大約成于此年。
天啟七年(1627年),凌濛初四十八歲。是年秋,凌濛初在北京鄉(xiāng)試失利?;啬暇┖?,開始編纂《拍案驚奇》。
崇禎元年(1628年),凌濛初四十九歲。是年十月,《拍案驚奇》由蘇州尚友堂刊行。十一月,妾卓氏生下四子櫜。
崇禎二年(1629年),凌濛初五十歲。沈泰編刊《盛明雜劇二集》,選凌濛初《虬髯翁》一劇。
崇禎三年(1630年),凌濛初五十一歲。是年,其學術(shù)著作《孔門兩弟子言詩翼》刊行,由凌瀛初校閱,凌濛初自序。
崇禎四年(1631年),凌濛初五十二歲。是年,游福建,與漳浦李瑞和交游。李當時還沒有功名,凌濛初閱罷其文,料定他總能得中。凌濛初通過在福建任職的親戚潘曾纮的關(guān)系,請到了福建提學副使何萬化為自己的學術(shù)著作《圣門傳詩嫡?!肥碜餍?。同年,此書刊行,后附《申公詩說》一卷。
崇禎五年(1632年),凌濛初五十三歲。十月,妾卓氏生下五子楘。是年冬,《二刻拍案驚奇》編成。
崇禎七年(1634年),凌濛初五十五歲。潘曾纮巡撫南贛,聘凌濛初入幕。
崇禎九年(1636年),凌濛初五十七歲。潘曾纮帥師勤王,凌濛初慨然有擊楫澄清之志,于是再度赴京應(yīng)試,但也沒有考中。是年九月,凌濛初應(yīng)其表兄潘湛之邀,登覽了湖州城南杼山,寫下《游杼山賦》一文,表達了消極失意的心情。
崇禎十年(1637年),凌濛初五十八歲。張旭初編《吳騷合編》,選凌濛初散曲《傷逝》、《惜別》、《夜窗話舊》三套。
晚年出仕
崇禎十二年(1639年),凌濛初六十歲。是年,凌濛初赴鄉(xiāng)試,仍以失敗告終,最終以副貢資格選得了上海縣丞一職。任內(nèi)曾代理縣令八個月,“催科撫字,兩無失焉”。又辦理漕運,輸粟入都,圓滿完成任務(wù);并署海防事,清理鹽場積弊,創(chuàng)立井字法,屢受上司嘉獎。
崇禎十五年(1642年),凌濛初六十三歲。是年,升徐州通判,分屬房村,治理黃河。
為國捐軀
崇禎十六年(1643年),凌濛初六十四歲。是年,何騰蛟兵備淮徐,奉命圍剿流寇陳小乙。凌濛初上《剿寇十策》,并單騎赴陳小乙軍營,說服其接受招安。次日,在何騰蛟舉辦的慶功宴上,凌濛初即席賦《碭山凱歌》三十章、《燕子樓公讌》詩五十韻。因平叛有功,授楚中監(jiān)軍僉事,不赴,仍留房村治河。
崇禎十七年(1644年),凌濛初六十五歲。是年正月,有流寇攻打房村,凌濛初率百姓堅守,終因無外援而失敗。后吐血而死,死時三呼“無傷吾百姓!”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