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伯奢,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曹操的父親曹嵩的故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看一看。
提起曹操,你最熟悉“他”的哪句話?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出自《三國演義》中的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拿來品評曹操的人品。同樣在《三國》中,呂伯奢一家被殺,引發(fā)了千年爭論。主流的說法是呂伯奢一家冤死于曹操之手。
一、《三國演義》中的呂伯奢之死
曹操殘害呂伯奢一家的故事,發(fā)生在《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之中。彼時曹操正與放過自己的縣令陳宮一起逃亡,身后是董卓派遣的追兵。
在一同逃亡多日后,曹操與陳宮到達了成皋地界。
那天,天色漸晚,二人急需尋到落腳之地。情急之下,曹操想起此地住著父親曹嵩的一位結(jié)拜兄弟。他提議前去借宿一晚。
陳宮與曹操滿懷希望前去。
曹嵩舊友呂伯奢見到曹操之后,似乎很有長輩的那種關(guān)心:“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在曹操說明陳宮對自己的幫助后,呂伯奢對陳宮露出了友好。隨即安排陳宮與曹操一同在自家休息。
隨后,呂伯奢進入屋內(nèi),過了很久才出來。
“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眳尾莞嬷悓m之后,騎上自家的小毛驢匆匆離開。
或許出于對父親老朋友的信任,再加上逃亡時的狼狽,呂伯奢出門后,曹操與陳宮歇在屋中自顧休息,心里并沒有多想。
其實,危險正在靠近疲憊不堪的曹操。
屋后傳來了磨刀聲!曹操的神經(jīng)立馬繃緊起來。
“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辈懿傧乱庾R懷疑起了呂伯奢一家。
“縛而殺之,何如?”呂伯奢家人的這句話,突然讓曹操心弦緊繃。
與其束手就擒,不如先下手為強。曹操同陳宮一道直接把呂伯奢家中的八口人斬盡殺絕。
呂伯奢家中男女老少無一幸免。就在曹操長吁短嘆之際,卻發(fā)現(xiàn)廚房中綁著一只豬。
“縛而殺之”!莫非是呂伯奢和家人商議殺了這頭豬來款待落荒而逃、滿身疲憊的曹操和自己?陳宮當即就覺得這是曹操誤殺了好心的呂伯奢一家。都怪曹操太多疑!
呂伯奢的家人已死,陳宮和曹操匆匆離開。
然而,出行兩里地后,呂伯奢手里提著瓜果蔬菜,驢鞍上掛著兩瓶酒迎面而來。
為何不等我回來就離開?呂伯奢問曹操。
“被罪之人,不敢久住。”曹操回答。
“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zhuǎn)騎?!眳尾萃炝舨懿伲苡虚L輩風范。
而曹操只顧策馬離開。
隨后劇情又發(fā)生轉(zhuǎn)折。曹操在走了一段距離后突然沖向呂伯奢,并質(zhì)問:“此來者何人?”呂伯奢還未作任何回答,曹操的利劍就已經(jīng)把他砍倒……
陳宮很是不滿,質(zhì)問曹操為什么這么無情。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口出此言。
二、曹操殺呂伯奢的歷史疑案
曹操殺呂伯奢一案被定義為是一場冤案,是曹操的誤殺,最主要的還是“官方”對此作了認定。在曹操斬殺了呂伯奢家中八口人后,陳宮就抱怨:“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而在曹操掉頭斬殺呂伯奢后,陳宮更是斥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隨即,陳宮就把曹操與董卓并稱,意圖除掉曹操。
但歷史的真相真如《三國演義》所寫的這般?首先《三國志》對陳宮并無太多描寫。其次裴松之引《魚氏典略》補注了陳宮的生平,但絲毫未提陳宮曾做過縣令,或好心放走了曹操。因而把《三國演義》中的“陳宮”對“曹操”的控訴當做是歷史,幾乎沒有說服力。
那曹操擊殺呂伯奢一家人,這件事又是否真實呢?
裴松之引用了另外三本著作以說明?!度龂尽の簳酚涊d:“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世語》則稱:“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薄秾O盛雜記》又說:“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p>
從這三則材料,尤其是作為正史的《魏書》來看,曹操斬殺呂伯奢一家確實極有可能是真實事件。但斬殺的原因,正史上說是呂伯奢的家人先動手,其他則說是曹操太多疑。因而曹操殺呂伯奢一案,最大的疑點還是曹操的動機。只可惜留存不多的相關(guān)史料都莫衷一是,常常讓人們陷入云里霧里。
至于羅貫中在第四回就給曹操安排這個彰顯他多疑狠毒的劇情,無外乎還是“尊劉反曹”的思想做了主導。不管真正的曹操有沒有殺呂伯奢,是不是因為多疑,羅貫中大抵都會寫這么一出。
曹操除掉父親老朋友呂伯奢一家,是呂伯奢咎由自取,還是曹操之誤?在《三國演義》中很難找到證據(jù)。
歷史從來不缺乏奸詐之人,但歷史絕對不全是奸詐之人。評價曹操,我們更需要多視角。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