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2018年10月30日,武俠至尊金庸先生仙逝了。金庸先生用他的一生,點燃了我們一代人心中的武俠夢。一人江湖,江湖一人,在他筆意揮灑的那個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江湖上,留下的是我們流連的身影。
筆者是一名90后,接觸金庸先生的武俠劇相對較晚。記得那時候的農村都還比較貧困,每天放學后唯一的娛樂點,就是一堆人擠在一位條件相對較好的鄰居家門口看電視。也正是那時候,在我的心中悄然種下了一顆武俠的種子。雖然由于文明的發(fā)展以及時代的不同,至今種子都尚未發(fā)芽,但這也讓我對金庸劇情有獨鐘。
筆者接觸的第一部金庸武俠劇,便是家喻戶曉的《天龍八部》。智勇雙全、豪邁颯爽的丐幫幫主喬峰,心地善良、重情重義的小和尚虛竹,還有博學多才、風度翩翩的大理世子段譽,曾一度承包了我們兒時茶余飯后的談資。金庸先生之所以被我們所敬仰,和他的每一部小說都能與某一個歷史點完美的契合有很大關系。他所編著的小說,不僅能將我們帶入一個完全和外界隔離的武俠世界,又能讓我們從中了解到那一歷史年代的人文和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
雖然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數(shù)都是作者杜撰的,但有些人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比如《倚天屠龍記》里面的張三豐、陳友諒和朱元璋,再比如本文接下來要講的主人公大理國王段譽。
段譽雖然是金庸武俠小說里面的人物,但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段譽原名段正嚴,又名段和譽,與小說中描述的一樣,他的父親是大理文安帝段正淳,而他后來也成為了大理國第十六位皇帝,坐鎮(zhèn)西南長達39年,是大理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位期間,他"勤于政事"、"愛民用賢",十分同情社會底層百姓的疾苦,實行仁政、減徭輕稅,得到了西南各部族的擁護。在外交方面,他與大宋保持著十分友好的往來關系。他曾多次向宋朝進貢,獻禮獻樂,深得宋徽宗喜愛,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云南節(jié)度使、大理王。
而早在段譽繼任王位之前,經(jīng)過高氏篡權,大理國的朝政大權就一直被高氏掌控,段譽雖然勤于朝政,思攬政權,但依然受到高氏的掣肘。有一次,高氏將領高智昌在大庭廣眾之下竟然對段譽出言不遜并且辱罵他,段譽也只能將他流放。
在高智昌死后,段譽為表彰其功績,還為高志昌大辦佛事,超度亡靈。高智昌手下的兩名軍官因為懷恨段譽,乘其入寺進香時暗殺他,最終事露被捕。然而段譽認為他們的舉動是忠于主人的義舉,并未對此二人進行處罰。兩名刺客因深感悔恨而自殺,段譽又下旨為他們修建"義士冢"。
1147年,因諸子內爭外叛,年近65歲的段譽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選擇宣布退位,在無為寺出家為僧,結束了自己長達39年的政治統(tǒng)治。1176年,段譽在大理崇圣寺圓寂,享年94歲,是大理在位時間最長且最長壽的一位皇帝。段譽死后,廟號憲宗,謚號宣仁皇帝,史稱大理宣仁帝。
在段譽長達三十九年的統(tǒng)治期內,平定了三十七蠻部叛亂,加強了中央權力,以及與宋朝的交好,使得大理國內政權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同時還與緬甸、越南、印度、波斯、南亞諸國皆有貿易往來。大理的象皮甲胄、披氈、彩漆器皿、馬鞭鞍轡、云南刀等都是當時比較聞名的特產。因此,他被史學家稱為是一位具有文韜武略的優(yōu)秀帝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