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趙匡胤,他生逢亂世,戎馬一生,最后建立了大宋王朝??伤詈缶烤故窃趺此赖?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雄趙匡胤身處唐末五代,藩鎮(zhèn)割據(jù),互相攻伐的混亂局面,他先后以其驚人的智慧和手段,以柴氏政權(quán)后周起家,成功的在五代十國的亂局中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在陸續(xù)消滅了其他政權(quán)之后,建立了屬于自己及其子孫后代的宋朝帝業(yè)。但這位開國皇帝僅僅在位十六年,五十歲便離開了人世,這不由得讓我們迷惑,趙匡胤到底是死于疾病,還是被人害死呢?
這一切謎團,開始于趙匡胤死去的前一天晚上,他的弟弟趙光義受到召見來到了趙匡胤住的地方,兩人促膝長談,此時,殿外下著鵝毛大雪,殿內(nèi)燈火閃爍,勁風吹來,殿內(nèi)燭光搖曳,透著一絲不尋常的氣息,殿內(nèi)的氛圍顯得十分詭異,隨后傳來了玉斧刺雪的聲音,聲音異常沉悶。借著燭光的影子,宮里的宦官宮女看到了燭光搖曳之間,趙光義退席而作謙恭之狀,隨即又傳來太祖的聲音:“好為之!好為之!”隨即太祖醉倒,鼾聲如雷,趙光義當晚亦住在殿內(nèi)。
直到早上五更天,趙匡胤已經(jīng)氣絕。隨后趙光義繼承帝位,這件事被稱作“燭影斧聲”。
這件事具有兩個常人難以理解的點,首先趙匡胤和趙光義屬于兄弟關(guān)系,與中國傳父子關(guān)系繼承皇位的傳統(tǒng)不符。其次,趙匡胤年齡并不大,且也得的不是什么要命的疾病,為何突然離世?這一切有待我們繼續(xù)探尋。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聽聞太祖死訊,趙匡胤的皇后命令身邊的親信去尋找太祖的兒子趙德芳商議對策,并擁戴新君。而這位親信卻并未去尋找趙德芳,而是找來了晉王趙光義。當這位親信回宮面見皇后的時候,皇后問:“秦王(趙德芳的封號)來否?”但這位親信卻回答:“晉王(趙光義的封號)來了。”這位長年待在深宮的皇后瞬間明白了,趙光義不但已經(jīng)確定繼承皇位,而且自己若是稍有反抗,她這位嫂子也有可能成為自己小叔子的刀下之鬼,于是瞬間涕泗橫流,乞求趙光義說:”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p>
在當時,只有皇帝才能被人稱作官家,由此可見皇后已經(jīng)默認了趙光義登上皇位的行為了。有人認為,趙光義害死了他的哥哥,并且威脅皇后。當晚借機留在殿內(nèi)就是為了殺他哥哥。因為當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并無擔任是全官職,并且年紀很小,自己正值壯年,為何不當皇帝,成就一番偉業(yè)?可見趙光義弒兄有十分充分的作案動機。更何況后來的宋朝皇帝均為趙光義后代,與趙匡胤并無實質(zhì)上聯(lián)系,更加凸顯出趙光義的險惡用心。因此宋太祖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弟弟害死。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太祖和太宗的母親杜太后在臨終之前,有鑒于趙匡胤其弟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功勞,還有趙匡胤自己篡后周的皇位,應立長君的保障,以保證宋朝不會出現(xiàn)像五代時期那樣頻繁的政局動蕩,希望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他的弟弟趙光義,隨后再由趙光義將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匡胤答應后,便將這件事寫在杜太后本人的遺詔里,放在用黃金做的小柜子里保存。
這件事情,正史里有詳細的記載立約的過程,但蹊蹺的是,這件非常重要的遺詔竟沒有記載原文。雖然如此,但趙光義登基當皇帝是得到趙匡胤許可的說法得以證實,屬于合法繼承,對于趙匡胤的死亡僅僅是因為疾病或是因為其它的自身原因而死去,與趙光義并沒有實質(zhì)上的聯(lián)系。
當晚的情況以及一系列怪異的舉動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巧合。更何況有自己的母親所主持的遺詔在又何必要多此一舉殺掉哥哥去惹人懷疑。所以,由此推斷,趙光義很有可能在哥哥的死這件事上是無辜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趙光義很有可能并沒有害死自己的哥哥,趙匡胤確實是突然因為自身的原因死亡。但是,趙光義并沒有遵循遺詔的后半句,將皇位傳給宋太祖趙匡胤的后代,而是出于私心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使得很多人對趙匡胤對于這樣并不利益自身利益的承諾的肯定表示懷疑,從而懷疑趙光義繼承地位的合法性。
發(fā)表評論